劉蘭芳說評書﹕《岳飛傳》是怎麼出台的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5日訊】唱比說好?說比唱好?說書人口中的歷史,是歷史傳奇的一面。

在書裡,你很輕易地就能分得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一部書的清白世界裡,衹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也衹有兩種分明的感情﹕愛與恨。《岳飛傳》裡就有太多敢愛的與敢恨的。

茶館裡練來的「扣兒」

聽書聽扣兒,看戲看軸兒。

什麼是「扣兒」?「比如這一段﹕岳飛帶著兩千人去解救皇上,本來聽說就被圍困在這兒,打散金兵殺到裡頭一看,屋裡沒人了,地上有一攤血跡,旁邊放著龍鞋,另一邊還掛著龍袍,岳飛腦袋嗡地一下,皇上有什麼危險了?接著怎麼辦?這時候你有多大的本事,你能講多長的書。」

評書演員的兜裡裝的是說評書的寶貝。「一個說書人兜裡要有好多個面孔。比如說賴昌星的紅樓門口如何的警戒,『你看這警衛人員,這個齊啊,都在二十一二歲左右,個頭都在一米七五左右,高了高了笨,矮了矮了矬。一個個拿著沖鋒槍,有子彈嗎?有。有啊?不一定。』這就是靠咱們講嘛。我們要編電視劇,可能誰也編不過我們。」

劉蘭芳的第一次登台是在茶館裡。「老師病了,觀眾不能斷,斷了就沒人再來聽了。三個小女孩不知道害怕,上去打義工,記不起當時怎麼胡說八道了,衹知道還真把觀眾留住了。」

現在,蘇州可以聽書的茶館多,上海也有西藏茶館和鄉音書院可以聽書,香港有103個茶社說粵曲,粵曲也是評書。「在茶館說書最難,如果昨天來了10個聽眾,今天才8個,明天就可能衹剩5個了。好演員都是從茶館出來的。哪怕就來6個人,天天來也證明自己能說住人。」

想起陳凱歌的一部片子《邊走邊唱》裡面彈琴的盲藝人對1000根琴弦的生命尋找。一首關於評書的《西江月》最後的兩句話﹕「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她說﹕「《岳飛傳》是我幾十本評書說完了以後的經驗總結。說書人要通達人情。想不到就說不出來。裡面包含著自己太多的處世態度和人生體驗。」

60年的曲不離口,造就了人的性格。不再是當初梳著小辮無顧忌地走上台的小女孩,一部書說人也說己,凝聚著全部的人生慨嘆。

「忠臣孝子」和全國糧票

1979年年初《岳飛傳》開始錄制。最開始的問題是沒有現成的故事大綱。「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沒有書道子。幸虧副團長在圖書館的廢堆裡揀了本錢彩的原著《說岳全傳》。」那時候還有好多人在說她是「搞四舊」。劉蘭芳曾經寫下了幾萬字的書道子,後來就是為了破四舊「書道子」被扔進了爐子裡。

一個誤區﹕說書就是背書。劉蘭芳當時對原書作了大量的刪改,最大的特色也許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古事今說。原書中的「泥馬渡康王」,有著迷信的色彩,在評書中改成了白馬,而「岳飛顯聖」的情節就完全刪掉了。再比如岳飛使的瀝泉神槍的來歷,「原來說成蟒就是槍,原書裡講岳飛出去玩,發現一條怪蟒,怪蟒從洞裡出來,岳飛拽住怪蟒的尾巴一抻就是一條槍。這不對,太玄虛。我把這段故事改成怪蟒守的洞必定有寶,岳飛進洞去找,才發現了這條槍。然後還解釋了一下,說這條槍是戰國時期打造的,我國冶煉有悠久的歷史,在戰國時期就有歐冶子造劍的故事。」

當時報紙上最熱門的討論是「岳飛是不是愚忠」,歷史人物的評價可以有正說也可以有反說,當然現在最多的是戲說。

《岳飛傳》衹有一說,就是在講孝子忠臣。她一言以蔽﹕「《岳飛傳》講的是傳統道德觀,我們還是需要。」

有這樣一個關於聽《岳飛傳》的故事。很有趣。

胡同裡的大媽,急著要聽《岳飛傳》,省吃儉用買了台半導體。美滋滋地一邊聽一邊在院子裡遛彎。鄰家的女兒拿著半導體從門裡出來,她也正在聽《岳飛傳》。大媽著急了﹕「怎麼劉蘭芳也在你那兒講,我以為她就在我這個半導體裡講呢。」

《岳飛傳》是「文革」後在廣播裡播出的第一部長篇傳統評書。「我們也就成為最早觸電的一代評書演員。」她把自己「紅」的理由很簡單地全部歸於「觸電」上。但《岳飛傳》確實有著強電效應。從遼寧到天津、上海、杭州,大江南北舉行了《岳飛傳》的交流會,從省級台到縣級台,100多家廣播電台先後播出了這部評書。

《岳飛傳》播出期間收到了成麻袋的聽眾來信。吉林省一位聽眾,寄來祖傳治嗓子的祕方,希望劉蘭芳保護好嗓子,好為廣大聽眾說書。農村供銷社一位采購員來信說,他們全家男女老少7口人,都愛聽《岳飛傳》,很想見到劉蘭芳,希望能得到她的一張照片。並說﹕「山區沒什麼好東西,給你寄一個菜板過去。」

「那時候我算是紅透了,有人給我起了個外號,叫『全國糧票』。」她笑,但我知道這話不夸張。

那時錄1年的書,她衹得到個10塊錢的小半導體,自己高興死了,那時候買不起啊。

說評書二十年出一個

遼寧出角。

劉蘭芳和單田芳是鞍山市曲藝團的,袁闊成是營口市曲藝團的,田連元是本溪市曲藝團的。為什麼?她的話有說書的味道﹕「我們殺出來得快。」

她的口音,東北腔?北京音?都不是,她說話其實就像說書,但這一點她不承認。據說上街買東西,她一張嘴就會被售貨員聽出來。比如幾十年的說書生涯,她形容的話就是「我們也都是殺了幾進幾齣才出來的。」

當初為什麼學說書?並非她的初衷。

「我是遼寧省遼陽市人,我是滿族,我15歲考上了遼寧省鞍山市曲藝團當學員,拜孫慧文為老師。我的家裡都是搞曲藝的,我的母親、兩個姨母和一個表姐都是唱東北大鼓的。東北大鼓已經要失傳了,找不到傳人了。在家就開始學唱大鼓,像杜十娘、三國演義、王二姐思夫、燈下勸夫什麼的。藝人家庭都比較苦,我母親是學藝的,身世比較坎坷,所以當時我上學的時候是立志不學藝的。中學畢業之後,家裡實在太窮了,不能再念書,才考上鞍山市曲藝團當學員。」

最近,她重新唱起了東北大鼓。每週三、週四在中央電視台11頻道播出。「怕觀眾忘了我。」

「我今年已經拿44年工齡補貼了。」從學員、演員、書記、文化局局長再調到曲協當副主席,她說是一步步熬上來了。但「我首先是學員。每天早上起來,天不亮出來喊嗓子,幾十年如一日,東練三九,夏練三伏,天天練八九個小時,衹有堅持耳濡目染才能說好書。」

評書的教授,一貫的方式就是「口傳心授」。是不是有點跟不上形勢了?「照本宣科永遠學不來評書。要看,要感覺。老師一字一句地教,告訴你眼睛怎麼樣才能傳神,發聲的位置在哪裡。這種方法不是土的。我們在黑板上衹能講評書源遠流長的歷史。」

她的老師是西河大鼓的創始人。「老先生教我們的時候就70多歲了,他在那兒彈弦,教我們六七個女孩唱西河大鼓。」

「詩詞歌賦山贊水贊人物贊要背。『這個風,好大的風,直颳得飛沙走石……』『風借火勢,火借人威,火鴿子火球亂躥,燒得骭裡啪啦亂響啊,衹聽得……』開始都是在背,後來才能信手拈來脫口而出。」

說評書有句「藝訣」,叫做「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練不了一張嘴」。熟能生巧是個慢功夫,她說﹕「二十年才能出一個。」

評書解詞

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劉蘭芳認為北方的評書和南方的評話可以視為一體。「各地評書都用方言,普及但不普遍,因為說的人太少了。」

唱曲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道具評書的表演形式,早期為一人坐於桌子後面,以摺扇和醒木(一種方寸大小,可敲擊桌面的木塊。常在開始表演或中間停歇的當口使用,作為提醒聽眾安靜或警示聽眾注意力,以加強表演效果,故名)為道具,身著傳統長衫,說演講評故事。

行話比如傳統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後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並講評故事中的人情事理為主,如果介紹新出現的人物,就要說「開臉兒」,即將人物的來歷、身分、相貌、性格等等特徵作一描述或交代﹔講述故事的場景,稱做「擺砌末」﹔而如果贊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又往往會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的駢體韻文,稱做「賦贊」,富有音樂性和語言的美感﹔說演到緊要處或精采處,常常又會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在故事的說演上,為了吸引聽眾,把製造懸念以及使用「關子」和「扣子」作為根本的結構手法。從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表演者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好比一首《西江月》詞所說的那樣﹕「世間生意甚多,

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北京晚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前剛傳唐季禮与郭富城為了藤原紀香而反目,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日又有消息傳出,唐季禮籌備已久的電影《岳飛》,擬力邀李連杰主演,把郭富城涼在了一邊。
  • 剛傳唐季禮与郭富城為了藤原紀香而反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新又有消息傳出,唐季禮籌備已久的電影《岳飛》,擬力邀李連杰主演,把郭富城晾在了一邊。
  • 雖然香港導演唐季禮號稱八千万的大制作《雷霆戰警》上映成績不俗,但前后是非不斷:自傳出唐与郭富城力爭藤原紀香的鬧劇之后,唐季禮又公開批評郭富城的經理人小美,更高調地表示為怕麻煩干脆不再与郭富城合作,令事情愈來愈糟。
  • 近日有消息稱,香港演藝明星劉德華將頂替郭富城,出演唐季禮的電影《岳飛》。對此,劉德華前日否認了這一傳言。
  • 唐季禮的大名听來已久,日前在天倫王朝飯店見到他更是讓記者大吃一惊:看起來明星气質十足,風采絲毫不讓文藝片里的小生。未等經紀人介紹,唐季禮已首先和記者打招呼:“我是唐季禮,你好!”唐季禮說,此次來北京一方面是為了他的動作片《雷霆戰警》的宣傳,一方面是為了籌划他的另一部電影《岳飛》。
  • 在<<轉世說>>和<<速凍尸體後世可重新復活>>之類尚未得到科學驗證之前﹐生命對于每個人畢竟只有一次。但對有些人來說﹐雖死猶生﹐青史留名﹐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譚嗣同﹑秋瑾。而有些人卻如行尸走肉﹐活着就遭億萬人唾罵﹐如李鵬﹑江澤民。
  • 台北地檢署5日起訴軍購弊案的前海總艦管室中將主任雷學明、武獲室載台組前上校組長康世淳等人,分被求處14年不等有期徒刑。雷學明之女雷倩、被起訴的前艦管室載台組上校組長康世淳兩人5日上午表示:「錯愕與荒謬」。雷倩說,若盧仁發執意要當「秦檜」,我們只能當「岳飛」。
  • 据說,秦檜殺害岳飛后,引起群臣反對。一天秦檜在皇宮門口,遇到韓世忠。韓世忠攔住秦檜,質問道:用謀反罪絞殺岳飛,到底有沒有真憑實据。秦檜的回答是:"莫須有,也許有。"韓世忠一邊走開一邊恨恨地說:“光憑一句'莫須有'就定罪,天理何在!”這時,有個同党覺得秦檜回答得不高明,悄悄地對秦檜說:"大人不如答以'國人皆曰該殺'(人民都認為應該殺)為好。"
  • 宋代名將岳飛,字鵬舉,一生經歷戰陣無數,善于以少胜多。他曾經以五百個騎兵打敗敵兵十万人,令敵寇聞風喪膽。岳飛統兵一向紀律嚴明。士卒有疾病,岳飛親自為他們調藥;諸將遠戍,岳飛負責照顧他們的家人;對于戰死的,岳飛為之淚下,并撫育其孤儿,或者是幫他們的儿女完婚。凡是朝廷有頒犒,岳飛都給了軍吏,一點也未曾留給自己。
  • 末後彌勒預千年 撥亂度危三聖言 無形無極無限妙 正法正穹正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