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的奧秘

--惠光宗先生訪談心得
百志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7日訊】惠光宗先生原本是一位從事骨董家具的商人。1993年,他在香港骨董街發現一個紫檀木的盒子。惠先生描述這個盒子當時「在殘舊不堪中有一股奇特的力量」,他在盒上蒙塵深厚的古夔龍紋中,直覺地感受到一种庄嚴的感覺,於是惠先生當即決定買下這個文物。

回台后,惠先生多方請教先進前輩,大家一致認定這個价值不斐的夔龍紫檀盒是清三代乾隆期的宮廷貨。於是惠先生將之定名為「清乾隆御用百寶箱」,并与印尼木業公司的合夥人共同珍藏。

直到有一天,惠先生無意之中看見紫禁城的鳥瞰繪圖,腦子中惊覺竟然和紫檀盒有著類似性,從此便投身研究這個盒子和紫禁城的關系。

盒子是紫禁城的設計圖

這個盒子的外型是一個「站起來的古工字(H)」,呈雙龍捧珠狀,代表頂天立地一肩擔的王者「中土」皇城。長12市寸;高9市寸(四三比),面積剛好為108平方市寸,代表36天罡与72地煞相加的天地至尊之數108。盒子經過放大28個層次后(以勾股弦定理),剛好是紫禁城的不同層次的大小樣式。盒子放大900万倍,也就是35個層次(36層就是天了),剛好是紫禁城的面積。

這個頂天立地「九百万分之一比」的原型《中土夔龍紫禁城》以強而有力的數學推演,證明了明朝永樂年間於北京城內的重大建筑(如:紫禁城、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及長陵等等)都是以此圖示的奧秘推演出來的,代表傳承於河洛文明以來的「中國」二字的概念。

這個圖示是由當時的木匠奇工─蒯詳以人間奇木紫檀,按照河圖洛書的易理,以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宮層層演化,表達東日西月中和;南天北地交泰的「中土」涵意。

這個紫檀中國圖示,可以說是第一個紫禁城。明朝以「明」為號,就代表了日月的概念,這個盒子本身更是用來放置明朝的傳國七大璽寶。從這么一個小盒子經過28次(表示28星宿的中天)變成一個紫禁城,使用的度量衡單位,完全使用《周禮.考工記》里的周尺「夫」(百公尺);而不是明尺。

如果不知道以周尺作為度量單位,根本測不出紫禁城的比例關系,更別談破解其中的奧秘。所以,后來的人以明尺、或其他計量方式根本無法得知紫禁城的實際范圍,也不知到紫禁城的中心位於何處。

換句話說,沒有紫檀盒、沒有古代的建筑知識、不通曉易經的理數,真的無法下手研究紫禁城。
紫檀盒的身世

惠先生早年在大陸北京西陵寺時,曾經听當地官員說,有一個和尚說紫禁城有兩個,一大一小。當時大家都只是當作故事听,后來他揭開了紫禁城的玄机后,才知道原來這個小紫禁城就在自己手中。

惠先生感性地說,這個盒子是明代用來放置七顆傳國璽的,為了保存复興漢家天下的生机,這個盒子應該在滿清入關后,隨著南明的這批反清复明的人來到南方,經歷滿清末年的列強入侵,中國的內戰安然無恙。惠先生推測,應該是文革時期為免毀於共產党之手,被賣到香港。盒子雖然還在,里面的七顆國璽已經不見了。

紫檀盒的意義非凡

惠先生憑著一股毅力,從完全不懂到研習易理,親自前往紫禁城實地丈量比對,證明這個中土夔龍紫檀盒當中蘊含一個極為惊人的比例數字。

早在明朝時,永樂帝就在軍師劉伯溫和姚廣孝的規划下,清除元朝大都的殘余皇气,以周朝的尺度,原地按照河圖洛書的方位理數建造一個象徵傳承於古代文化的建筑圖示,代表明朝天子乃是承襲古代河洛文化,格局之大涵蓋了古人對於天體与地理、時間的認識。

古建筑的奧妙

筆者之前反覆閱讀惠先生的著作,听完他的說明之后,不禁感到古皇城建筑的設計思維,完全和現代建筑有著極大的差异。

最明顯的是,以抽象的河圖洛書与易經八卦,變成實際的設計圖,以完美的比例,表現明代對於「中國」的概念。這一點,應該是講究風格与視覺的西方建筑不曾使用的手法。

舉例而言,根据惠先生從史料的記載中指出。紫禁城的太和殿曾經遭到七次大火,直到康熙皇帝,將60根殿柱(天數)改成72根(地數),方才不再遭受到大火。這類說法在中國建筑當中,比比皆是,而在西方的建筑,就不強調這一點。

此外,根据惠先生指出,在紫禁城西北角,設計者留下的一個「天缺」,是給神仙出入紫禁城用的。我不禁猜想:是否紫禁城也是某种舊的生命以其理路打造出的一個固若金湯的基地呢?

紫禁城的理念就在於展現承天之命的中國意涵;紫禁城的設計,展現的是一夫當關、万夫莫敵的城池,居中以立於不敗之地;紫禁城的奧秘,正待各界人士予以破解。

中國的意義

惠先生認為,這個中土夔龍紫檀盒子象徵的就是「中國」,是明代正統代表与反清复明的文化象徵,而不只是一個古董家具。目前,紫禁城已成為觀光地、拍攝電視劇、電影的處所,游客多半不能得知這個皇城的文化意涵,更別說是認識中國的意義何在了!

正如同故宮里的文物,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至台灣,以免於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毀滅運動。紫禁城雖然仍在北京,不過紫禁城的原型比例以及放置代表明代正統的國璽的盒子卻在台灣。

紫禁城代表了古代中國人的文化表述,基本上還是順天應人,恪遵文化道統的,而不是現代的國家概念。一朝一代生在的中原的人,雖然已經隨著時間而過去了,不過從更廣大的時空來看,不好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層次面當中嗎?

時至今日,歷史文化的認識、人种的差异与國家之間的畛域,將全世界的人們區隔開,中國已失去了存在的真實內涵了。此時,我們應該認清中國二字,對全世界人民的意義。處在世界動蕩交接的當口,這樣的歷史責任對我們應該不是苛求吧!(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盧恰諾帕瓦羅蒂,一個擲地有聲的名字,一個曾經為意大利帶來巨大榮譽的名字!作為世界三大男高音天王之一,紐約華爾街享譽盛名的法奈道斯克公司曾對其估价860億里拉。如果我們把時間定格在公元2001年北京時間6月23日夜,不少人一定會對那晚良宵記憶猶新,帕瓦羅蒂、多明戈、卡雷拉斯這三位世界頂級歌劇大師,匯聚紫禁城內,為北京申奧助威。他們的精彩演出將全球30多億觀眾牢牢吸引在電視机前,而現場的觀眾則多達3万名
  •  在中共「打江山」出身的元老群體中,真正稱得上有文化者了了無几,但他們卻非常明白建設和鞏固紅色政權需要「蘇維埃加電气化」的道理,所以自奪取大陸政權的那一天起,即把培養自己的子女問題當成「頭等大事」來抓。隨著中共政權進駐紫禁城後,原來延安的干部子女學校更名北京育才學校,并新建立了一零一中學,仍是專收干部子女。另外,北京軍區將原來的「榮臻學校」更名為「八一學校」,中央軍委建立了一所「十一學校」,中宣部系統亦建立了一所景山學校。這些學校享有特權,當年的教學及各种生活設施之先進,就是四十五年後的今天,絕大多數的平民學校也仍未達到。
  • 日前,由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拍攝的電影《法官媽媽》,全國政協副主席非常關心法制題材的電影創作,看過影片后,認真地与劇組同志進行了座談。
  • 北京翰字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發行的48集大型歷史劇《夢斷紫禁城》近期与廣大電視觀眾見面,該劇集合了王剛、宁靜、李丁、馮遠征、茹萍、蓋麗麗、魏宗万、張勇手等一大批實力派明星,融歷史、宮廷、言情、武打、斗智、悲、喜劇等諸多娛樂元素于一體,如果說黃曆新年期間眾多精彩節目构成了端給觀眾的一道道熒屏大餐的話,
  • 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最近要播出的《夢斷紫禁城》講述的是直臣貪官之間錯綜复雜的矛盾斗爭,主要戲分集中在王剛、李丁、馮遠征之間展開,但集合了宁靜、茹萍、蓋麗麗三位美女明星,自然也會有連台好戲讓人回味無窮。三位美女在戲中和王剛都有一段感情糾葛,那么王剛是如何看待這三位美女的呢?
  • 從紫禁城去天安門,我們必須穿越隧道,就像地下通道,當登上樓梯時,有10名警察守候在那裏,他們對西方人非常懷疑。我心中依舊感到很平靜,我想:我沒做錯任何事......
  • 日,在電視劇《夢斷紫禁城》的看片會上見到宁靜。會開始了,她才來。但伊人一落座就吸引了眾多的相机、攝像机的鏡頭。
  • 電視劇《夢斷紫禁城》播映正酣。王剛在該劇中演繹和王申的一生。那么現實中的王剛又是怎樣的呢?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剛与記者聊起了他的家庭生活。
  • 在熒屏一片清淡,缺少重磅電視劇競爭的時候,《夢斷紫禁城》如愿以償地贏得了眾多觀眾的眼球。京華時報4月7日消息﹐ 除此之外,它也“賺”來了不少觀眾的口水———用句成語形容叫“口誅筆伐”。
  • 自打3月25日《夢斷紫禁城》開播到現在,王剛和“和珅”几乎一直是電視觀眾議論最多的字眼。有人對王剛“老扮少”看不慣:“五十來歲的人演二三十歲的青年,王剛裝嫩豈不是太勉為其難?”有人對“好人和珅”不适應:“這個和珅怎么比劉羅鍋、紀曉嵐還清廉?”也有人大呼看“和珅”很過癮,認為王剛的表演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不論是褒也好、貶也罷,許多觀眾連日來可以說始終在不錯眼珠地看“和珅”。日前,記者就《夢斷紫禁城》熱播引發的一些話題,請王剛進行了一番即興侃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