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紀霖:女排讓球的背後

◎許紀霖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新生9月24日訊】

●指導人們行為的,有兩種理性:一種叫“價值理性”,另一種是“工具理性”。“價值理性”強調的是動機的純正,不管結果如何;“工具理性”看重的不是動機,而是效果。女排讓球的背後,就是這樣一種“工具理性”

●比體育規則更高的,是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女排的讓球雖然不違背現有體育規則,但它在最高原則上損害了人的尊嚴,包括中國女排隊員自身的尊嚴。規則只能規範人的外在行為,只有價值才能規範人的內在德性

●一個健康的現代社會,應該是“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適當平衡。既要講求效率和功利,同時也要顧及道義和價值,在最終目的上經得起追問

在德國舉行的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取得了第四名,這是近五年來女排在國際大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然而,國內外輿論卻是一片嘩然:原來女排的四強地位是以不光彩的讓球讓出來的:先是在小組賽中0︰3讓給名不見經傳的希臘隊,進入複賽後再以一個0︰3讓給過去的手下敗將韓國隊。通過這樣精確的算計,先後避開令她們恐懼的攔路虎俄羅斯隊和意大利隊,選了一條最保險的平安小道“讓”進四強。

這球該不該讓?前幾天,我趁給學生上課的間歇,在班級裡做了一個民意測驗。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有三分之二的同學是“功利派”,表示這球可以讓,應該讓,理由是田忌賽馬,要用智謀,這是合理地運用規則,沒有什麼可指責的。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屬於“道義派”,反對讓球,說這是不光彩的勝利,違背了體育精神。接下來,雙方唇槍舌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駁,其熱烈精彩的程度,遠遠勝過任何一場我見過的大專辯論賽。這件事情,讓我想到的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同學贊成讓球?在這背後,又意味著什麼?

“道義”與“功利”之爭,說到底,與理性自身所蘊含的悖論有關。上一個世紀之交,德國大思想家馬克斯•韋伯提出了一個影響很大的觀點:指導人們行為的,有兩種理性:一種叫“價值理性”,另一種是“工具理性”。“價值理性”以某種先驗的信念檢驗行為的合理性,只要動機是純正、神聖的,不管結果如何,這樣的行為都是合理的。“工具理性”不一樣,它看重的不是動機,而是效果;它關心的是:為了達到一個具體的目標,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是最有效率的?女排讓球的背後,就是這樣一種“工具理性”的推動:為了實現進四強的目標,讓球是在不違背契約規則前提下,效率最高、產出投入比最大的合理選擇。市場經濟時代的許多人接受了這樣的“功利”原則,“工具理性”遂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觀念。韋伯認為,現代性的發生和展開,就是“工具理性”壓倒“價值理性”、佔統治地位的結果。現代社會是一個講求效率、目標至上的社會,正是這樣的實用精神,大大刺激了人的慾望和創造激情,造成了技術的無限改善和物質生活的空前繁榮。

然而,正如韋伯接下來所說的,“工具理性”形式上是理性的,但其實質又是不理性的。它經不起一再追問:讓球是為了錦標,拿了錦標又為了什麼?如果說為了振興中華,那麼,這樣做算不算振興中華?事實上,“工具理性”並不關心最終的目的,它把終極價值擱置起來了,存而不論。讓球從效率角度而言是理性的,無可指責,但其終極目的又是盲目的,無法論證其合理性。

一個健康的現代社會,應該是“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適當平衡。既要講求效率和功利,同時也要顧及道義和價值,在最終目的上經得起追問。現代性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康德說:以人為目的。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叫做以人為本。這是我們所需要的“價值理性”。對一種行為的評判,除了從“工具理性” 的角度,看看它是否符合效率原則之外,還須在“價值理性”的立場,衡量它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念: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

也許有人會說:女排讓球並不違反體育規則,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只要不違法,就是合理的、公正的。這話雖然不錯,但我們要知道:再好、再合理的規則,也只能做到形式的公正,而無法保證實質的公正。比體育規則更高的,是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這一精神以人的個性和身心發展為最高目的,在道義上對所有的具體規則起著規約作用。女排的讓球雖然是現代“工具理性”的體現,也不違背現有體育規則,但它在最高原則上損害了人的尊嚴,包括中國女排隊員自身的尊嚴。不要以為只要遵紀守法就是一個好公民。康德說過,即使是魔鬼,也能組成一個法治社會。在形式化的法治背後,還需要有更高的道義原則來規約人心。規則只能規範人的外在行為,只有價值才能規範人的內在德性。一個人,一支隊伍,如果要獲得大家的尊重,獲得自身的尊嚴,僅僅服從法的規則是不夠的,還要以自己的德性體現專業的精神,追求更高的存在價值。老女排當初之所以成為全中國的楷模,球打得好是一個原因,體育精神之高尚,更是有口皆碑。

現代性的內部是充滿悖論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之間存在著永恆的衝突,不可能完全握手言和。這就需要生活在其中的現代人,在這二者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在追求成功的同時,體現比成功更高的境界──那是我們唯一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境界。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歷史系博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也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還締造了一項影史上最弔詭的紀錄,那就是:「每一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個人看到的內容深度其實大不相同。」電影散場後,尾隨一群觀眾默默離開戲院,我其實很想攔住他們、大聲告訴他們我看到的電影內容,包括那些電影中已經說出來的,還有那些沒有、或沒時間說出來的故事。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