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式寫作:科技冷漠(下)

知性模擬試題
作者: 葉思, 鄧名敦(台灣教師)
不要沉迷於網路,而應正向運用,做自己的主人。(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7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接上文:思辨式寫作:科技冷漠(上))

問題(二)寫作示範

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邱靖芸

網路世界無遠弗屆,不僅提供人們包羅萬象的資訊及服務,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時,也將世界村連結,拉近了山隔水阻的距離,縮短了東西南北的時間。僅僅相隔一面螢幕,我們能感受到天涯若比鄰的溫情,卻也能因匿名人士的三言兩語,狠狠刺入心坎。網路這把利刃,是革新之舉,抑或破壞之首,全取決於使用者的態度。

身處當代,網路早已深深嵌入生活。若使用者有意識的成為網路的主人並妥善運用,不僅能免於沉迷、受制的風險而出入自由,且充分享受便利、全面性的巨大好處,甚至促使意想不到的改變發生。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所以大獲全勝,起初便是靠著社群網路的串聯,將改變的意念快速傳遞,發起一次次的抗爭,終究推翻獨裁政權,寫下民主嶄新的扉頁。

另一方面,若使用者稍有不慎,就容易成為淪為暗黑打手、匿名攻訐、散播假消息的網路共犯。網軍酸民崛起,中傷霸凌、不實謠言漫天飛舞,用鍵盤摧毀人命的事件屢見不鮮;劣質媒體散播偽造新聞,炒作未經證實的言論,煽動一群群人云亦云的網民,助長偏激思想的惡潮,成為社會動亂的幫凶。

然而,網路再便捷、再全面,終究是項工具。而工具產生的結果,端賴每一個使用者的思考和評估。我想,這是個好壞並存、溫情和冷漠同在的社會,我們雖無法竭力阻止負面影響的發生,卻能多一份心思在傳遞溫暖、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上。人應善馭網路這頭巨象,為其指路,而非鬆開主控的韁繩,成為巨象的俘虜。(579 字)

*  *  *
賞析
本文採總論分論的手法進行,先提供網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背景,以「使用者」作為主體,從妥善運用和濫用的兩個層面,分別展開觀察和敘述,又都貫徹了「人」決定「工具」面貌的中心意涵。文末又再次扣緊以「人」為主的觀點,在接受負面影響必然出現的同時,反能積極地闡述正向影響的作用,以騎象者為喻,暗示人應該做網路之主,而非網路之奴,給當代使用者一道明確的使用建議!

問題(二)詳解

思考步驟1:選擇立場
首先,我們要思考論述文的立意基礎,總共有兩種選擇如下:

a. 選邊站:支持某方看法
題目要求我們須從「網路使社會互動更冷漠」或「網路拉近了親友間距離」的兩種觀點中,抒發自身的看法。兩種觀點是矛盾對立的,因此,最基本的答題方式就是選擇其中一方作為立論觀點,再舉引相應的例證印證看法。

b. 第三觀點:做「網路」的主人
「網路」是種工具媒介,以此作為平台、紐帶,連結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作為「使用者」的我們,有權決定「接收」和「發送」的參與比例。也就是說,我們不只是「被」網路影響的一方,也是參與、影響他人的關鍵力量。

因此,在此層的寫作立意上,探討的空間可以從「被動觀察」上升到「主動影響」,而「人該如何使用網路」的潛在議題也呼之欲出。

思考步驟2:深化論述
接著,選定立場後,可以如何加強論述的力量呢?

a. 給予價值判斷
「冷漠」和「熱絡」是題幹給予的前提觀察,然而就文字表面來看,很容易得出「冷漠等於負面影響」與「熱絡是正向影響」的非必然因果關係。這種慣性的思維,往往遮蔽審視問題的維度。

在面對題目時,我們應試著問:「冷漠一定不好嗎?」「熱絡是不是一種盲從?」「冷漠的態度可否視作一種謹慎或警惕?」「熱絡的過度頻繁是否帶來全新的人際關係壓力?」題目並沒有預設現象觀察的價值判斷,我們應該有能力跳出思維框架,自我提出判斷和解釋。

b. 建立論述的參考座標
一般的寫作者容易站在「以量取勝」的策略上,列舉大量的例證,疊加固化觀點的堡壘。事實上,人際關係的各種現象,早在網路發明前都已存在,網路只是擴大、加劇某些影響,而非探究人際關係的新問題。因此,我們應在論述中建立明確的參照座標,在網路從未發明到發明的時間橫軸上,指出人際互動產生了什麼形式的變化(例如網路帶來了犯罪的擴大、言論過激導致無所不在的仇恨霸凌,或是資訊透明促使人民更有效的監督政府和參與政治社會議題⋯⋯等),讓讀者能清楚洞見網路在人際互動關係的演化過程中,扮演著什麼角色、影響了哪些層面,以及產生何種具體結果。

c. 運用反駁強化論點合理性
論述雖然是闡述個人的觀點,但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我們如何面對不同的意見與觀點?」因此,我們可以試著以設問的形式提出自己對於不同觀點的看法,再經由客觀分析與比較,一面展現論述者「思維的嚴密性」,也能讓讀者加入議題的討論,產生更深的「認同感」。

結論

我們可以從「冷漠」、「熱絡」兩種觀點擇一敘述,或融合兩者提出新觀點,以「正─反─合」的論述形式為主體。若能賦予「冷漠」和「熱絡」新解釋的可能則更佳。

論述時除了提出個人經驗之外,還應納入社會觀察、趨勢分析、研究數據作為客觀佐證。反面證據的處理,可採取「駁倒」或「重新詮釋」兩種策略,凸顯寫作者的面面俱到。

─ ─摘自:《思辨式寫作12招全破解》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