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電力業邁向高科技 產學研攜手布局下世代人才

工研院、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LinkedIn及產學研,23日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工研院提供)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倩玉台灣新竹報導)為布局下世代電力人才培育,工研院、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LinkedIn及產學研,23日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邀請重量級專家分享電力產業動態與人才需求,並於論壇上頒發首屆「劉書勝紀念獎」以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藉以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電力產業。論壇吸引近三百位產官學研各界人士蒞臨參與,顯示此一議題已廣受社會各界重視與關注。

論壇邀請考試院第13屆考試委員,同時也是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姚立德、以及LinkedIn台灣區資深客戶經理顏淑芬,分別以「跨域新契機─如何建立永續能源世代的人才培育」、「電力與能源產業人才需求─你準備好了嗎」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與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電副總徐造華、台達電人資長陳啟禎、台積電廠務廠務處資深處長莊子壽、達德能源法務與人資總監申心蓓、以及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進行綜合座談,共同探討電力與能源人才需求與發展。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這次論壇對於電力與能源人才養成幫助甚大,除了匯集許多業界先進跨界參與對談,給予台灣電力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方向上寶貴的建議,也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劉書勝紀念獎,透過實質獎金鼓勵有潛力的學子加入電力相關領域。很榮幸能將首屆劉書勝紀念獎頒給優秀年輕電力菁英,期盼藉此拋磚引玉,帶動台灣電力人才的世代傳承。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台灣現在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過程,這當中電力與能源產業,都已在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的導入下,逐漸變成具有前景「科技產業」,衍生許多新興的機會與商業模式。最近工研院才跟台電簽署MOU共同培育人才,就是希望結合工研院跨領域創新科技的優勢與台電豐厚的實務經驗,共同開創出電力產業的新藍海。

劉文雄指出,本次論壇,邀請國內指標級學界、企業界專家,共同找出下世代電力人才的新契機。另外,現場也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成立的劉書勝紀念獎,希望以實質獎勵,培育更多年輕世代菁英。

劉文雄進一步指出,除了優秀電力菁英挹注,凝聚社會共識也是推動能源轉型重要關鍵,不可能只靠政府單打獨鬥,更需要需要電力發電端、用電端攜手合作,且必須人民、政府、產業相互合作,建立正確能源觀念的公民素養才能達成。在全球面對2050年碳中和議題上,能源就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維持供電穩定上,也應導入電力承載順序概念,在解決電力問題上,可依序優先思考從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等著手,如果這三者都不可行,再來規劃蓋變電所或新電廠,確保供電穩定與友善環境,幫助台灣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由台電工程師鄭宇軒獲得

為鼓勵投身電力系統與電網領域且表現出眾之優秀青年,經由其家屬、親友及同業支持,藉以紀念劉書勝先生畢生對於台灣電力系統與電網發展的卓越貢獻,以及嘉勉初入職場的傑出電網與電力人才,薪火相傳。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由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處工程師鄭宇軒獲得。

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由台電電力調度處工程師鄭宇軒(右)獲得,由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左)親自頒獎。(工研院提供)

28歲的鄭宇軒大二就下定決心要為台灣電力產業盡份一己之力,加入台電至今僅三年時間,他研究電力系統頻率控制的碩士畢業論文,不但被台電採用,更成為少數資歷不到十年就派到國外,參與國際級研討會的台電人。

鄭宇軒獲獎提名人,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表示,鄭宇軒是台電重點栽培的電力精英,他參與智慧電網推動方案時,透過宣傳影片、設立網站等不同行銷手法,促使台電於新加坡智慧電網國際指標(SGI)於今年擠進前十名。

鄭宇軒說,台電給他很大空間發揮所長,包括智慧電網、輔助服務、電力系統預測等工作,讓他有機會成為推動台灣未來電力永續的推手之一。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