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詔安客家「摜雞酒」、「擲米籮」慶元宵

羅厝社區「摜雞酒」拜三界公,由副縣長謝淑亞擔任主祭。(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9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雲林的崙背是全國詔安客家的重鎮,雖然人口不多,卻還保留著許多獨特的習俗,例如羅厝村的「摜雞酒」和水汴頭社區的「擲米籮」,二種習俗都有百年的歷史,而且流傳至今。

「摜雞酒」是羅厝社區流傳百年的民俗活動,以前村子裡只要家裡有添新丁的,在元宵節那天,主人就會提著謝籃仔(竹籃),裡面裝著一隻雞、一品米酒,還有金紙,到爐主的住家祭拜三界公,感謝神明保佑生兒子,祭拜完後爐主就剁下雞頭和雞尾及翅膀、雞腳(客家人俗稱的四金)給主人帶回家,剩下的雞肉就用米酒大家煮來吃,是個深具人情味的習俗,後來延伸成「摜雞酒比賽」看誰家的雞養的最大,贏的人就有獎金!

比賽規則是每隻雞宰殺了之後,要把雞毛及內臟去乾淨,然後秤重量,最重的就是第一名,依此類推取前三名或前五名,今年共有11人報名,因競爭激烈,參賽的雞一隻比一隻大,其中有二人看到大家的雞都那麼大,臨時打退堂鼓不好意思來參加,最後只剩9人,成了這次活動的趣談。

羅厝村摜雞酒比賽 現場評比看誰養的雞最大
羅厝村摜雞酒比賽,現場評比看誰養的雞最大。(廖素貞/大紀元)
將參加比賽的雞,每隻都又大又壯。(廖素貞/大紀元)

比賽結果由去年贏得冠軍的李重禮先生再度奪魁,重量高達8.9公斤(相當於14.83臺斤),巨無霸的體積,讓現場觀眾嘖嘖稱奇「好大的雞哦!」李重禮說:這隻雞足足養了一年,大部分是吃玉米飼料,因為要比賽所以他特別用心照顧,不能讓雞太熱也不能太冷,就像照顧小孩一樣。

羅厝社區今年的元宵節除了「摜雞酒」比賽,主辦單位雲林客家文化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合銅,還大力爭取經費,特別準備了50隻雞、8大箱米酒(每箱24瓶)由社區志工媽媽煮麻油雞酒請大家吃,並準備了炒米粉,要讓大家吃個飽,考量小朋友不敢吃雞酒,理事長還特別貼心的買了一箱炸雞塊,讓大人小孩都能吃得開心。

社區媽媽忙著煮香噴噴的麻油雞請大家吃。
社區媽媽忙著煮香噴噴的麻油雞請大家吃。(廖素貞/大紀元)
羅厝社區今年的元宵節除了「摜雞酒」比賽,主辦單位雲林客家文化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合銅,還大力爭取經費,特別準備了50隻雞、8大箱米酒(每箱24瓶)由社區志工媽媽煮麻油雞酒請大家吃,並準備了炒米粉,要讓大家吃個飽
羅厝社區今年的元宵節除了「摜雞酒」比賽,主辦單位雲林客家文化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合銅,還大力爭取經費,特別準備了50隻雞、8大箱米酒(每箱24瓶)由社區志工媽媽煮麻油雞酒請大家吃,並準備了炒米粉,要讓大家吃個飽。(廖素貞/大紀元)

除了品嘗香噴噴的麻油雞,活動也安排了小朋友的才藝表演,包括客家童謠,武術、烏克麗麗情歌演唱,三太子表演,還有羅厝伯公照顧站的阿公阿嬤的帶動唱表演,他們大部分是80歲以上的長者,卻充滿活力,最特別的是新住民媽媽的印尼舞蹈及印尼竹琴的表演更令人感動。她們非常努力宣揚母國的文化,無論是服裝、舞蹈、音樂都展現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崙背國小小朋友表演烏克麗麗情歌組曲
崙背國小小朋友表演烏克麗麗情歌組曲。(廖素貞/大紀元)
新住民媽媽表演印尼竹琴
新住民媽媽表演印尼竹琴。(廖素貞/大紀元)
新住民媽媽表演印尼傳統舞蹈
新住民媽媽表演印尼傳統舞蹈。(廖素貞/大紀元)
羅厝伯公照顧站的阿公阿嬤的帶動唱表演,他們大部分是80歲以上的長者,卻充滿活力
羅厝伯公照顧站的阿公阿嬤的帶動唱表演,他們大部分是80歲以上的長者,卻充滿活力。(廖素貞/大紀元)
三太子表演。(廖素貞/大紀元)
小朋友的武術表演。(廖素貞/大紀元)

在水汴頭崇賢寺的「擲米籮」占卜當年農作是否豐收的民俗活動,也是詔安客家獨有的文化,每年的元宵節,村民就會聚集在廟裡,在祭拜神明,祈求風調雨順後,首先擲茭選出新的爐主,然後進行「擲米籮」活動,要擲米籮的村民要先向廟方登記占卜事項,然後依序由專人代替本人從廟的屋後,使盡全力把米籮拋向廟口前,跌落的米籮是正立(口朝上)就表示豐收,反之倒立,表示歉收,若徹立則是不好也不壞,這樣的習俗在早期沒有氣象報告的年代,是居民賴以參考的氣象依據,據說當時還很準確,現在雖然科學發達,但因氣候變遷大,連高科技的氣象預測都不一定準確,因此很多在地居民,仍然習慣這百年傳統的擲米籮的習俗,有的覺得還蠻準的。

為了讓民眾也能體驗擲米籮的樂趣,今年廟方特別搭建了一座象徵性的迷你型小廟,讓大家從小廟的後面往廟前擲米籮,但必須越過屋頂才算合格,有人連擲10多次都沒成功,但也有很厲害的一次就成功的!(廖素貞/大紀元)

為了讓民眾也能體驗擲米籮的樂趣,今年廟方特別搭建了一座象徵性的迷你型小廟,讓大家從小廟的後面往廟前擲米籮,但必須越過屋頂才算合格,別看這像似簡單的動作,有人連擲10多次都沒成功,但也有很厲害的一次就成功的。

專程來參與擲米籮活動的文化觀光處副處長陳美燕表示,水汴頭擲米籮已有百年歷史,是地方重要民俗活動,去年就已提報縣定民俗,審議結果是列冊追蹤,縣府將協助做深入調查跟記錄,希望將來可以成為縣級民俗,讓珍貴的民俗能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