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言行上天皆明鑑 果報不會有偏差

文/劉曉

人生在世,福報一盡,造下之孽,仍要在輪迴中償還。(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153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人云,三尺頭上有神靈,人的一絲一念、一舉一動,上天皆看在眼中,哪怕是自以為的暗室所為。自然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而果報也有早有晚,甚至有的是報在輪迴轉生後,但上天絕不會有任何的偏差。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就記載了這方面的故事。

李善人蹊蹺被雷擊

1738年的夏天,紀曉嵐與兩位堂兄懋園、坦居在福建崔莊的一座三層樓上讀書。打開窗子向外觀瞧,可以看見數里之外的景致。

當時,正趕上雷雨交加,遠遠看見一個人從南邊走來,在離崔莊大約還有半里路的地方,突然跪了下來。隨即,雲端急劇下垂,什麼也看不見了,一會兒打了一個響雷,火光耀眼,好像近在咫尺。

又過了一會兒,烏雲散去。很快,傳來了人們的喧譁的聲音,說李善人被雷擊中了。紀曉嵐隨著眾人前去觀瞧,看見他遍身焦黑,依然拱手端正地跪在地上,仰面望天,背上有用紅筆寫的字,字體不是小篆也不是大篆,不是草書也不是隸書,點畫盤繞,認不出幾個字來。

據說。李善人吃齋念佛,沒做什麼善事,也沒有做什麼惡事,不知他到底隱瞞了什麼。

更奇怪的是,他的侄子李士欽說:「那天早晨,他堅持要前往崔莊,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要緊的事非要冒雨前來,使他遭此大難。」

有人說:「那天崔莊正好有集市,大概是神鬼驅使他來的,好讓大家看見他被雷擊死的慘景。」

很快,傳來了人們的喧譁的聲音,說李善人被雷擊中了。示意圖。 (pixabay)

善於罵人者爛嘴而死

紀曉嵐有一名侍妾,平生說話沒有帶過一個髒字,也從來沒有罵過人。她之所以從不罵人的原因是她的祖母非常善於罵人,後來祖母年齡大了,身體也沒什麼病。突然有一天,她的舌頭從舌尖一直爛到咽喉,不能吃飯、喝水,更不能說出一句話,更不能罵人。沒過幾天就去世了。

背地裡詛咒人要墜入地獄

四川人毛公振翧 ,曾任河間同知。他說,他有位老鄉傍晚在山間行走時,為避大雨躲進了一間破廟中。他看見有個人正坐在廟檐下,仔細觀瞧原來是他已經去世的叔叔,嚇得他轉頭就要跑。他的叔叔忙叫住他,說:「我有件事要告訴你,所以在這裡等你,我不會害你的,你不用害怕。我要告訴你的是,自從我死後,你的嬸子就失去了你奶奶的歡心,還無故遭到打罵。你的嬸子雖然表面上逆來順受,心裡卻憤恨不平,在背地裡詛咒和謾罵老人。我在地府擔任掌管行刑的伍伯,有機會看到土地爺送來的牒報,上邊記錄了很多她不孝順的言辭。你回去給你嬸子捎個信兒,告誡她要知道悔改。如果不悔改,死後要墜入地獄的,那滋味是很不好受的。」說完,這個人的亡叔就不見了。

鄉人回家後,將亡叔的話轉告給了嬸子,嬸子雖然堅決否認詛咒謾罵過婆婆,但臉上卻現出恐懼和羞愧的神色,很不自在。由此可知,亡叔的鬼語並非無中生有。

敦煌10世紀彩繪經卷《地獄十王經》
他的叔叔說:「我在地府擔任掌管行刑的伍伯,有機會看到土地爺送來的牒報,上邊記錄了很多她不孝順的言辭。」圖為敦煌10世紀彩繪經卷《地獄十王經》(局部),描繪亡魂過第一殿——秦廣王殿,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暗中作惡 神明警告

有一位書生一天偶然起床晚了,召喚妻妾,卻沒有一個人在身邊。於是問婢女,婢女說她們跟隨一個年輕的男子朝南去了。書生聽了非常生氣,就手拿佩刀一路追趕,並打算一旦追上,就將他們殺死。

很快,書生就看見妻妾和一名男子不緊不慢走在前面。書生快步追上,舉刀欲砍,可突然間,男子消失了,一位穿著紅色袈裟的老僧出現在書生面前。老僧一手托缽一手用禪杖將書生的佩刀格住,說道:「你現在還不醒悟嗎?你平素求利之心太重,心胸狹隘,陰險狡詐,背地裡幹了不少壞事還不讓人察覺。鬼神最不能放過的就是你這種人,所以才判定讓你的妻妾假意跟隨一個男人私奔,作為對你的懲罰和警告。她們何罪之有?」

說完,老僧也消失不見了。書生十分害怕和沮喪,只好領著妻妾回家。一路上,妻妾向他解釋說,他們與男子並不相識,也從來沒有兩情相悅過,只是覺得像做夢,昏昏然跟著他走。

後來他們的鄰居也說:「兩個婦道人家並非是那种放浪之人,再說與男子也素不相識,如何能隨便就跟著走?而且凡是私奔,總是要避人耳目,偷偷摸摸的,哪裡有大白天公開進行的?又哪裡會走得如此之慢,讓人追上的?看來這是神明對他的譴責。

不過,書生究竟做了什麼壞事,終究也沒有人知道,大概神明還是給其悔過的機會的。

搬弄是非 轉生三世做啞婦

孝廉王金英說過這樣一件事:江寧一個書生,夜宿在老宅的廢花園中。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書生發現有美豔的女子從窗戶往屋內窺視,心知其不是鬼就是狐。但受美貌誘惑,一時忘了害怕,就請其入內,同眠共枕。詢問其身世,女子不發一言。

此後,每晚女子都準時到來。如此過了一個月,書生堅持要了解其身世。女子不得已,提筆寫道:「我前世本是明朝某翰林的侍妾,不幸早逝。因平素巧言令色,經常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使翰林一家人的關係如同水火。死後陰司對我加以懲罰,罰我變成了啞巴鬼。現在二百多年已經過去。如果能蒙你厚愛,為我抄寫十部《金剛經》,我便可仰仗佛力,超脫苦海。我也將世世代代感念你的恩德。」

書生慨然承諾,為其抄寫《金剛經》。抄完那天晚上,女子再次來見書生,對他拜了又拜,仍取筆寫道:「憑藉經文的神力,我得以懺悔前生的過錯,並得以脫離鬼道,投胎轉世。但是因為前世罪孽深重,還是得帶業轉生,並且還要轉生三世作啞婦,才能開口說話。」

鳩摩羅什譯《金剛經》南宋張即之寫本。(公有領域)

欺騙寡婦孤兒後亦遭同樣命運

有一位先生死了後,所積攢的古玩玉器,孤兒寡母不知道價格幾何,就請教先生的生前好友給估估價。這位朋友故意將價格定得很高,使這些古玩很長時間都賣不出去。等到寡婦一家生活窘迫後,他就用很低的價格買了過來。

過了兩年,欺騙孤兒寡婦的這個人也死了,他所積攢的古玩玉器,他的妻子和孩子同樣不知道價格幾何。於是他的朋友故技重施,把這些古玩弄走了。

有人說:「天道循環,無往不復,這後一位朋友效仿前人的伎倆,罪過應該稍輕一些。」不過,紀曉嵐卻認為:「這不過是寬慰自己的說辭,但不足為訓。偷盜有罪,隨從偷盜的人罪過會小些嗎?」@*#

參考資料:《閱微草堂筆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雖然很多人對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未必熟悉,但對「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千古名句一定耳熟能詳,而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唐代天才詩人李賀,他為後世留下的名句還有「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唱天下白」等。
  • 唐朝中葉,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有一宋氏人家,世代書香門第,到了宋庭芬時,更是滿腹經綸,頗有辭藻。宋庭芬生了五個女兒,個個聰慧機靈,名字依次為若莘、若昭、若倫、若憲、若荀。
  • 有一天,一位面貌清瘦、兩鬢鬍鬚皆白的道士喬君,找到契虛並對他說:「你的骨相與眾不同,頗有仙家之氣,以後可以邀遊仙都。」契虛謙虛的說:「我本塵俗之人,怎麼可以去仙都呢?」
  • 古今中外的很多大瘟疫所造成的慘烈後果,讓人不寒而慄。然而,在這些大瘟疫中,仍有一些「幸運兒」平安走過。
  • 古往今來流傳著不少有緣之人遇仙的故事。唐朝玄宗開元年間,一個叫韋弇的讀書人,就有這不凡的經歷。
  • 先賢孔子曾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說,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由此而生。古人重孝,言「百善孝為先」。孝順之人,也最為上天看重。除了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外,中國其它典籍中也記述了不少關於孝道的故事。
  • 許叔微,字知可,是昆陵人,曾受鄉里推薦,參加春季的科舉考試,沒有考中。他在歸家的途中,船經過吳江平望地方時,晚上夢見一位白衣人說:「你沒有積下陰德,所以考不上。」許叔微就說:「我家境貧寒,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我該如何是好?」白衣人說:「為什麼不學醫呢?我可以幫你精通醫術。」
  • 清朝時有個村民在一年的冬天到鄰鎮探望親友,在路上他經歷了一段「特殊遭遇」。而他經歷的夢境竟然對應上了現實中的實況,真令人驚震!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