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誠心向佛 得護佑化險為夷

文/劉曉
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公有領域)
人對佛充滿正信,並且按照佛理行事,遵守人倫道德、遠離罪惡,一定會得到神佛的護佑的。(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95
【字號】    
   標籤: tags: ,

釋迦牟尼傳法時,曾有弟子問他「何為佛」。釋迦牟尼的回答是:「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為佛。」印度早期佛經中的「佛」,主要指釋迦牟尼,後來「佛」一詞廣泛用來尊稱所有修行圓滿的覺者。而人對佛充滿正信,並且按照佛理行事,遵守人倫道德、遠離罪惡,一定會得到神佛的護佑的。幾千年的中外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唐朝宰相岑文本信佛免災

隋末唐初人岑文本,江陵人。他的父親岑之象在隋末做官時遭人誣陷。年僅14歲的岑文本到司隸為父訴冤,辭情激昂懇切,召對明辯。其父冤獄得以昭雪,而岑文本由此聞名於世。

岑文本從小就信佛。有一次他在吳江乘船,船行駛到江中時突然沉沒,船上的人都被淹死了。岑文本也落入水中,危在旦夕之間,他聽見耳邊有個聲音說:「只要念佛,一定不會死。」於是,他連念三遍,身體立刻隨著波浪湧出,並被浪花推至北岸,得以倖免。

之後,岑文本在江陵設齋,不少僧人前來。有一位客僧最後離開,臨行時,他對岑文本說:「天下開始大亂,但是你會幸運地躲過災難。等到太平盛世時,你會得到富貴。」後來僧人的話果然應驗。

唐初,唐軍平定荊州後,岑文本勸說唐將李孝恭禁止將士大肆搶掠,以安定人心。(曹醉夢/大紀元)

僧人說的天下大亂指的是隋末群雄爭奪天下,岑文本確實未受到太多波及。彼時他在荊州稱帝的蕭銑身邊任中書侍郎,負責起草文告。唐初,唐軍平定荊州後,岑文本勸說唐將李孝恭禁止將士大肆搶掠,以安定人心。李孝恭深以為然,因此江陵城中井然有序,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南方各州縣聞訊,皆望風歸順大唐。

唐太宗貞觀元年,岑文本被授祕書郎,遷中書舍人,掌管機要和誥命,遷中書侍郎。參與撰寫《周書》,受封江陵縣開國子。累遷中書令,相當於宰相之職。果然是身分貴重。唐太宗在說到岑文本時,稱其「弘厚忠謹,吾親之信之」。

岑文本亦因侍奉老母以孝聞名,其撫育弟侄恩義甚誠。貞觀十九年,他跟隨唐太宗出征遼東,卒於途中,享年51歲。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昭陵(註:唐太宗的陵墓),這是很大的榮耀。

雲陽尉專心念佛惡病除

唐朝監察御史盧文厲,范陽人,他最初是雲陽尉,即雲陽的典獄官。一次,他奉命去荊州處理冤獄。沒料到,他剛到江南,就身染重病,腹部腫脹得像石頭一樣,飲食難以下咽,求醫問藥也沒有什麼效果。

盧文厲心中暗想治癒無望,必死無疑,於是專心念觀世音菩薩。數日後,他在恍惚的睡夢中,看見一人來到自己跟前,自言是觀世音菩薩,並對他說:「因為你誠心念菩薩法號,所以我特來救你。現在就為你除去腹中的疾病。」

但見菩薩手執一個木把,伸進他的腹中,挖出三升多穢物,味道極其難聞。菩薩弄完了之後說:「你的病已經好了。」盧文厲從夢中驚醒,感覺腹部非常平坦,也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而且馬上可以起床、進食。頑症徹底根除了。

數日後,盧文厲在恍惚的睡夢中,看見一人來到自己跟前,自言是觀世音菩薩。圖為宋 佚名《觀音大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保護佛經的女子幸免於難

唐朝武德年間,都水使者蘇長升任巴州刺史,他帶著全家坐船赴任。船行駛到嘉陵江時,遇到大風,船在江心沉沒,船上男女六十餘人都被淹死了,唯有蘇長的一名小妾幸免於難。

原來這名小妾平時信佛,常念佛經。船沉時,她頭頂著裝有佛經的盒子,誓與其共存亡。她在江中隨水漂流,不一會兒就到了岸邊。她取下頭頂的盒子,打開一看,裡面的經書沒有絲毫受損。她從此對佛法更加堅信不疑。

長吏敬佛躲過雷擊

張亮是幽州都督府的長吏。他一直信佛、敬佛。一天,他去寺廟拜佛,看見佛像上有灰塵,遂為佛像認真擦洗。

此後的一天,張亮坐在自家的堂上,兩個婢女侍立在左右。突然電閃雷鳴,平素就很怕打雷的張亮便專心念佛,以減輕內心的恐懼。過了一會兒,雷劈在堂前的柱子上,一個侍婢走到堂外查看卻被雷擊死。這時,一塊木頭正打中張亮的額頭,但他卻並不覺得痛,而木頭裂開墮地,好像被人折斷了一樣。隨後,張亮仔細查看額頭,才發現額前有一道紅色的傷痕。

次日,張亮到寺中拜佛。他發現佛像的額頭上有一處很大的傷痕,好像是被什麼東西擊打過,而這正是張亮被打中的地方。張亮和眾人都嗟嘆不已。這大概是因為張亮平素信佛、敬佛,佛才為其擋了一劫。

從上邊幾個故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誠心向佛、信佛,化險為夷絕非虛無。

突然電閃雷鳴,平素就很怕打雷的張亮便專心念佛,以減輕內心的恐懼。(fotolia)

參考資料:唐朝唐臨著《冥報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在世,能夠不犯一丁點錯誤的人少之有少。而在犯了錯誤後,尤其是犯了傷天害理的重大錯誤後,能夠主動承認、懺悔,並有勇氣予以糾正是非常值得欽佩的。清代大學生紀曉嵐就記述了兩個誠心悔過的故事。
  •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似乎是不少現代人對公權力在握的一種解讀,在社會道德日益下滑的今天,這種解讀也幾乎成為行使公權力者的座右銘了。然而在道德普遍高尚、敬畏天地神靈的中國古代,官吏們多潔身自好、仁義善德,演繹的是「身在公門好修行」的傳統佳話。
  •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佛?有沒有天堂、地獄?有沒有輪迴?在中共無神論的長期灌輸下,很多中國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不管人是否承認,神佛、天堂、地獄、輪迴都是客觀的存在。而且幾千年來的中國古籍、民間傳說中也多有記載,就連現代也不乏這樣的故事。
  • 馬森是明朝嘉靖、隆慶時期著名的賢臣。他的父親叫馬俊,四十多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因此全家人將其視作珍寶,格外疼愛。
  • 許叔微,字知可,是昆陵人,曾受鄉里推薦,參加春季的科舉考試,沒有考中。他在歸家的途中,船經過吳江平望地方時,晚上夢見一位白衣人說:「你沒有積下陰德,所以考不上。」許叔微就說:「我家境貧寒,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我該如何是好?」白衣人說:「為什麼不學醫呢?我可以幫你精通醫術。」
  • 清朝時有個村民在一年的冬天到鄰鎮探望親友,在路上他經歷了一段「特殊遭遇」。而他經歷的夢境竟然對應上了現實中的實況,真令人驚震!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上天慈悲祐護眾生!歷史上留下的行善避疫的實例,留下的如劉伯溫《救劫碑文》的大預言,都是在人間最大劫難的當下,神給人的慈悲指引!
  • 宋朝文學家洪邁有一巨著《夷堅志》,寫作了四十年(1162年—1202年,始刊於紹興末年,停筆於嘉泰二年壬戊),記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聞趣事等等。他的朋友余文特曾經告訴他一件四歲兒知曉自己輪迴轉生的奇事,他也記載在此書中,彰顯輪迴果報的存在,給世人指引善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