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刻繪百年宜蘭河回憶 「西堤晚眺」陶雕壁畫發表

刻繪百年宜蘭河回憶 「西堤晚眺」陶雕壁畫發表。(宜蘭縣政府提供)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1950年代《宜蘭縣志》列為蘭陽十八勝之一的「西堤晚眺」,臨堤攬勝,美不勝收。

刻繪百年宜蘭河回憶 「西堤晚眺」陶雕壁畫發表。(宜蘭縣政府提供)

10月4日林姿妙縣長與立法院游錫堃院長、陳歐珀委員、宜蘭縣議會、宜蘭市公所、社區及所有關心宜蘭文史藝術的朋友共同來見證陶雕壁畫作品的完成,活動過程由宜蘭國小附幼的歌仔戲表演來開啟序幕,並請陳世強教授及當地耆老訴說宜蘭河跟舊城的故事,最後邀請各界長官嘉賓參與拼貼陶板活動,同留美好紀念,來正式宣告作品完成公開展示。

西堤晚眺陶雕壁畫發表會,林姿妙縣長與游錫堃院長一起拼貼陶板。(宜蘭縣政府提供)

1825年(清道光5年)當時的噶瑪蘭廳通判烏竹芳所選定的「蘭陽八景」,其中第七景為「西堤晚眺」,應為現慶和橋附近堤防一帶。宜蘭河清代原稱西勢大溪,為蘭陽溪北側支流,早期時有氾濫成災。日治時期,1901年廳長西鄉菊次郎建西門堤防,日治後期再做再連堤防,宜蘭河不再是蘭陽溪支流,水系重組,自成一水系,漸入穩定。宜蘭川戰後改稱宜蘭河,90年代宜蘭縣政府規劃宜蘭河濱公園,轉而成為一自然休憩的功能角色,如今餘暉潯粼、臨堤攬勝,仍可體會到當時「西堤晚眺」美稱的原因。

宜蘭縣政府爭取前瞻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獲經濟部水利署及交通部觀光局核定補助辦理「宜蘭河水岸慢行道及水域活動環境改善」計畫,其中的一項子計畫就是規劃在宜蘭河畔設置大型陶雕壁畫作品,在不影響河川排洪功能的前提下,以圖文並茂的藝術品型式,展現宜蘭河及宜蘭市舊城文化歷史脈絡,並期望附加有觀光推廣的遊憩效益。

宜蘭縣政府透過和陳世強教授的合作,參考1904年「台灣堡圖-宜蘭」及1945年「美機航照圖」並對照早期地景樣貌,完成尺寸約為6公尺寬及30公尺長之大型規格陶雕壁畫,作品共6,510片陶板組合而成,每片陶板歷經20道工序,耗時1年製作完成。現座落於宜蘭河慶和橋下南岸邊坡上。

壁畫內容呈現二十世紀初宜蘭河中游與宜蘭舊城的記憶圖像,包含當時原住民、漢人、日本人三大族群的歷史際遇,當時的水文、地景、重要廟宇、建築、市集及居民生活情形……等,前景以宜蘭城「放水燈」及結頭份「歌仔」作為人物登場,宜蘭舊城是最繁榮,故事最多的地方。中游沿線經下渡頭、渡船頭、西門渡口…等重要集散地,而員山一帶更可看出各支流分布情形,產業的拓殖與自然生態相映其中。

陶雕壁畫藉由藝術方式闡述詮釋宜蘭河中游與宜蘭舊城歷史,除了讓宜蘭河濱公園具備遊憩功能外,更添增文史導覽之效益,為宜蘭留下可貴的藝術文化資產。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