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刻绘百年宜兰河回忆 “西堤晚眺”陶雕壁画发表

刻绘百年宜兰河回忆 “西堤晚眺”陶雕壁画发表。(宜兰县政府提供)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10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1950年代《宜兰县志》列为兰阳十八胜之一的“西堤晚眺”,临堤揽胜,美不胜收。

刻绘百年宜兰河回忆 “西堤晚眺”陶雕壁画发表。(宜兰县政府提供)

10月4日林姿妙县长与立法院游锡堃院长、陈欧珀委员、宜兰县议会、宜兰市公所、社区及所有关心宜兰文史艺术的朋友共同来见证陶雕壁画作品的完成,活动过程由宜兰国小附幼的歌仔戏表演来开启序幕,并请陈世强教授及当地耆老诉说宜兰河跟旧城的故事,最后邀请各界长官嘉宾参与拼贴陶板活动,同留美好纪念,来正式宣告作品完成公开展示。

西堤晚眺陶雕壁画发表会,林姿妙县长与游锡堃院长一起拼贴陶板。(宜兰县政府提供)

1825年(清道光5年)当时的噶玛兰厅通判乌竹芳所选定的“兰阳八景”,其中第七景为“西堤晚眺”,应为现庆和桥附近堤防一带。宜兰河清代原称西势大溪,为兰阳溪北侧支流,早期时有泛滥成灾。日治时期,1901年厅长西乡菊次郎建西门堤防,日治后期再做再连堤防,宜兰河不再是兰阳溪支流,水系重组,自成一水系,渐入稳定。宜兰川战后改称宜兰河,90年代宜兰县政府规划宜兰河滨公园,转而成为一自然休憩的功能角色,如今余晖浔粼、临堤揽胜,仍可体会到当时“西堤晚眺”美称的原因。

宜兰县政府争取前瞻全国水环境改善计划,获经济部水利署及交通部观光局核定补助办理“宜兰河水岸慢行道及水域活动环境改善”计划,其中的一项子计划就是规划在宜兰河畔设置大型陶雕壁画作品,在不影响河川排洪功能的前提下,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品型式,展现宜兰河及宜兰市旧城文化历史脉络,并期望附加有观光推广的游憩效益。

宜兰县政府透过和陈世强教授的合作,参考1904年“台湾堡图-宜兰”及1945年“美机航照图”并对照早期地景样貌,完成尺寸约为6公尺宽及30公尺长之大型规格陶雕壁画,作品共6,510片陶板组合而成,每片陶板历经20道工序,耗时1年制作完成。现座落于宜兰河庆和桥下南岸边坡上。

壁画内容呈现二十世纪初宜兰河中游与宜兰旧城的记忆图像,包含当时原住民、汉人、日本人三大族群的历史际遇,当时的水文、地景、重要庙宇、建筑、市集及居民生活情形……等,前景以宜兰城“放水灯”及结头份“歌仔”作为人物登场,宜兰旧城是最繁荣,故事最多的地方。中游沿线经下渡头、渡船头、西门渡口…等重要集散地,而员山一带更可看出各支流分布情形,产业的拓殖与自然生态相映其中。

陶雕壁画藉由艺术方式阐述诠释宜兰河中游与宜兰旧城历史,除了让宜兰河滨公园具备游憩功能外,更添增文史导览之效益,为宜兰留下可贵的艺术文化资产。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