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致中風和急性心臟病風險升逾四成

人氣 17

【大紀元2021年04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唐茗香港報導)疫情爆發期間,心臟病和中風患者的死亡人數大幅增加,提高了空氣污染和中共病毒的互動效應。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表明,生活在PM2.5(微細懸浮粒子)高濃度地區的人士,中風和急性心臟病的風險分別增加逾40%。

中大醫學院分析了1996年至2007年收集的研究數據,數據涉及1,656名成年人,分別來自港澳及大陸多個省市。研究透過超聲波量度他們的「手臂動脈血流介導擴張(FMD)」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IMT和FMD都可作為早期血管硬化指標,用作預測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

研究團隊還透過衛星模型,估算參加者所接觸的PM2.5濃度,按地區污染程度將參加者分成不同組別。團隊發現曝露於最高PM2.5濃度的參加者,與最低的一組相比,頸動脈IMT厚度多8%,FMD的表現亦較差。

團隊參考荷蘭一項追蹤2至7年的研究報告,8%的IMT差異將令中風機率增加41%,急性心臟病發生比率提高43%,相當於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成年人之間所見的IMT差異,反映PM2.5空氣污染長遠而言對健康有重大影響。

動脈粥樣硬化是全球頭號疾病殺手,亦為現今社會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教授表示:「PM2.5空氣污染可引發輕微的肺部炎症,繼而導致全身性血管炎症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透過介入預防方案可減低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但治療效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例如10至20年,才能顯現出來,研究成本因而很高;IMT這種預後早期指標的變化,則可在數個月內看到。這反映透過量度IMT作為評估針對PM2.5相關的動脈粥樣硬化預防計劃,是一種實際可行的創新方法。」◇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台團隊研發二代益生菌 可治慢性肺阻塞
奧克蘭鑄造廠廢氣過量 灣區空氣局籲立即改善
雲林縣榮獲環保署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評比特優
聞臭師出馬 屏東空氣改善看得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