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承傳客庄技藝 石岡「煮桐油」風華再現

劉昌熾司阜示範以烘爐炭火慢慢的將生桐油煮至熟桐油,如果火侯掌控不好很可能失敗,必須重新來過。(台中市政府提供)
人氣: 20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0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為保存傳統廟宇彩繪、傳承石岡在地藝術家劉沛與其「司阜」(具有特殊工藝匠師尊稱)家族彩繪技藝,台中市石岡區公所4月24日於石岡萬安宮舉辦第一場彩繪工作坊,由劉昌熾、劉昌武兩位司阜親自示範廟宇彩繪重要元素「煮桐油」,並由修護師李志上講授彩繪修護知識,邀請民眾體驗彩繪技藝,傳承地方民俗工匠藝術精神。

未用烘爐炭火煮過的生桐油。油桐種子所榨取的油脂。原產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即有記載。
未用烘爐炭火煮過的生桐油。油桐種子所榨取的油脂。原產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即有記載。(台中市政府提供)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廟宇作為信仰與民間藝術殿堂,從清末時期就是民間藝師表現的主要場域,但在時間的洗禮與經濟發展犧牲下,留下的真跡作品越來越少,間接導致客家籍畫師的技藝傳承產生嚴重的中斷,而石岡劉沛一派,更是僅存仍有徒弟與子孫承傳的派別。

劉昌熾司阜示範煮好的桐油與顏料混和,再進行彩繪。
劉昌熾司阜示範煮好的桐油與顏料混和,再進行彩繪。(台中市石岡區公所提供)

石岡區公所表示,桐油花季廣為人知,但「桐油彩繪」卻是愈趨沒落,會煮桐油的師傅也愈來愈少了。以烘爐炭火慢慢的將生桐油煮至熟桐油,如果火侯掌控不好很可能失敗,必須重新來過,以古法製作的桐油,比重輕、附著力強、光澤度好,可防蛀、防鏽、防水,讓許多木造建築得以保存,但現在少有木造建築,且桐油乾的慢工期長,古法已漸漸失傳,會煮桐油的師傅也愈來愈少了。

而石岡萬安宮便是少數保有彩繪大師劉沛作品的廟宇,廟內門神和壁畫更是劉沛少數保留完整的作品之一,去年底石岡區公所更透過萬安宮彩繪修復再利用計畫,由劉沛的孫子接續廟門和彩繪修復,透過萬安宮彩繪的保存,作為客家彩繪技藝推廣的核心基地,讓劉沛的彩繪名作能夠風華再現。

彩繪課程--牡丹,是取自於萬安宮註生娘娘桌裙的圖樣,為劉沛司阜手筆,細膩的線條不是輕易能模仿的。
彩繪課程–牡丹,是取自於萬安宮註生娘娘桌裙的圖樣,為劉沛司阜手筆,細膩的線條不是輕易能模仿的。(石岡區公所提供)
石岡區公所將舉辦五場彩繪工作坊,辦理的首場彩繪課程,修設師李志上講解彩繪修護知識。
石岡區公所將舉辦五場彩繪工作坊,辦理的首場彩繪課程,修設師李志上講解彩繪修護知識。(台中市政府提供)

石岡區長劉素幸表示,為向民眾推廣傳統彩繪的價值與保存,公所將舉辦五場彩繪工作坊,辦理的首場彩繪課程,邀請劉昌熾及劉昌武司阜示範客家煮桐油技藝,也讓報名的民眾學習萬安宮彩繪修護知識並體驗彩繪;在欣賞萬安宮彩繪及認識傳統客家桐油製法後,還安排彩繪課程–牡丹,是取自於萬安宮註生娘娘桌裙的圖樣,為劉沛司阜手筆,細膩的線條不是輕易能模仿的。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