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長期看3C肩頸巨痛 中醫「浮針」緩解

黃敬軒醫師對紀小姐患部周圍及遠端做浮針治療,行針約10到15分鐘,痠痛麻立即獲改善。(黃玉燕/大紀元)
人氣: 18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0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38歲紀小姐從事飯店業務工作,長期姿勢不良導致頸椎椎間盤突出,疫情期間業績壓力下,加大上肢肌肉緊繃出現酸麻痛現象,已影響到睡眠。經西醫建議嘗試物理治療,或是合併中醫傷科的針灸及徒手治療,最後藉由改良型針灸「浮針」,讓症狀得到改善。

現在醫學將頸肩酸痛合併頭痛、上背痛的症狀稱為「頸椎病」,頸痛盛行率約28%,女性較易罹患,收入較高的國家、都會區也較易遭受頸痛之苦。

中國附醫中醫部傷科主任黃敬軒表示,台灣疫情警戒三級以來,頸痛患者明顯增加,宅在家工作,使用電腦姿勢不當,長時間低頭,臥床閱讀,都是頸痛常見誘因。以往中醫都是針藥併用,再加上徒手整復,新型態的「浮針」治療,可以讓頸部不適獲得改善,病痛時程縮短。

浮針源自於針灸  主治血滯痠痛

所謂「浮針」是改良型的新式針灸,源自於針灸,但操作手法不同;一般針灸採垂直皮膚表面刺入穴位,經由針刺的手法達到刺激經絡、激發經氣。浮針是平行皮膚表面刺入,將針留置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內,並利用「掃散」方式,加上再灌注動作,牽動周遭的淺筋膜,達到療效。

黃敬軒說明,針灸也有散掃的行針針法,但是傳統針灸針有針尖加上是軟針,在皮下散掃會疼痛,改良式浮針進入皮下結締組織層,針頭會退縮至軟管套內,包覆軟管的針芯在皮下牽拉筋膜,進行平掃法及旋掃法。

減少3C使用  保持良好姿勢多運動

黃敬軒說,紀小姐頸椎不適,造成右側肩頸痠痛、右臂痠痛,透過遠端治療,在影響的患部周圍做浮針治療,因此在右前臂進行浮針治療,行針約10到15分鐘,痠痛麻立即改善,每週行針1次,也配合黃耆桂枝五物湯為主的加減方內服能消炎並促進血液循環,2個月後幾乎不再痛麻。

中醫浮針適用病症包括筋脈不舒、血滯不通所導致的頸肩、腰痛、腿痛和一些內科、婦科雜病。目前改良式針具還必須自費,每次最高約一千元。黃敬軒說,浮針療效快,但患者還需從根本解決,建議減少3C使用時間、注意姿勢及維持運動習慣,才是保健的不二法門。◇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