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參與美環太軍演 台國防院研判三種可能方式

環太平洋軍演資料照。(美國太平洋艦隊Flickr)
人氣: 274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台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台灣參與2022環太平洋軍演有3種方式,其中以派遣現役軍官、文職的觀察員,比實際參與演訓可能性較高,透過兵推「找出問題」,有助國軍未來在漢光演習設計戰場想定內容。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去年12月27日簽署生效《2022國防授權法案》(FY 2022 NDAA),法案建議美國防部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2022 RIMPAC),外界關注國軍是否受邀,或者以何種方式參與。

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發布最新一期「國防安全即時評析」,國家安全研究所駐研學官劉穎傑,以「台灣宜主動參與2022環太軍演的準備」為題撰文分析台灣可能參演的方式。

劉穎傑表示,國際或聯盟國家的聯合作戰,目的在透過指管通情共同作戰概念、武器平台的相互操作及採取一致性作戰行動,贏得作戰勝利;因此參與國際聯合軍演的事前準備工作極為重要。

他表示,根據美台合作框架及兩岸情勢,未來台灣可能參演的方式可概分「派遣觀察員」、「參與印太司令部印太區域情勢兵棋推演」及「派遣小規模實兵隨同參演或異地同時配合演習」3種方式。

在派遣觀察員部分,劉穎傑說,派現役軍官、國防部文職人員登艦,並了解演習科目流程及內容,將有助國軍未來在漢光演習設計戰場想定內容,具有極大幫助與意義。

而參與印太司令部印太區域情勢兵棋推演方面,劉穎傑說,國軍在《教戰總則》提到「戰場狀況,瞬息萬變」,兵推並不是要找出贏得戰爭方案,而是訓練參與國軍事決策者,在最壞狀況及想定下,考驗在極大壓力決策時是否犯錯,或找出決策死角和盲點。

他表示,兵推的重點是「找出問題」,而不是提出解決方法,避免重蹈覆轍才是兵棋推演最主要的目的。台灣如能參與兵推,對於建構準同盟作戰的共同圖像釐清功能與角色非常重要。

至於派遣小規模實兵隨同參演或異地同時配合演習部分,劉穎傑表示,演習重點在執行任務的分工與整合,在各作戰部隊之間進行協調,以確保盟軍的下達命令時能夠確實執行,以達成作戰任務。

他舉例,包括派遣海巡、陸戰隊或其它方式參演,同時可利用參與多國聯合軍演的模式,吸收先進國家的優點,進一步提升作戰準則,精進國軍有形戰力。

劉穎傑表示,演習重點在於執行任務的分工與整合,在各作戰部隊間進行協調,以確保盟軍、國軍的戰備能力對現今台海情勢發展極為重要。

不過劉穎傑強調,受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限制,現階段「派遣觀察員參與環太兵棋」機會,仍比「派遣小規模實兵參演」的可能性為高。前者對於台灣同盟作戰的訓練有所助益,後者雖能實質參與,但較敏感易衍生中共抗議事件。

劉穎傑說,台灣若能以類似方式參與2022環太平洋軍演,無非是台美安全合作里程碑,美方希望提高第一島鏈作戰及與參演各國聯合作戰的能力,強化參與國之間的安全合作關係,若能參加系列活動,包括加強海上安全、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制,甚至海巡、國民兵等合作,更能突顯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不可或缺角色。

責任編輯:玉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