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媳婦煮蚯蚓給眼盲婆婆吃 即時招來天譴

作者:泰源整理
雷劈了不孝之人。(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380
【字號】    
   標籤: tags:

清代著作《圍爐夜話》說「百善孝為先」,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孝道是構建中國社會倫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會中,孝更是衡量一個人道德行為的根本標準。那麼,不孝之人,是否會受到天神的懲罰呢?我們來看兩個故事。

清朝時,江西地區新建縣有個姓顧的婦人,她的丈夫姓洪,是幫人駕車的車夫。洪某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年老眼睛也瞎了,洪某每次掙到錢,就買酒買肉回家,讓妻子做給母親吃。

顧氏素來不是個好媳婦,而且嘴饞。當丈夫不在的時候,就欺負婆婆,丈夫買回來的食物,總是自己先吃了一大半,剩下一點點才給婆婆吃。婆婆擔心兒子生氣而虐待媳婦,就不敢告訴兒子,只是暗自嘆息而已,洪某始終不知道內情。

後來,顧氏生下一個男孩,過了幾個月,顧氏的嘴更饞了。一次,洪某從市面上買了些切麵回家,讓妻子煮熟給婆婆吃,而自己仍需駕車到其它地方去工作。顧氏煮熟了麵,卻自己把麵吃光了。婆婆要麵吃時,顧氏無法應付,欺負婆婆眼盲看不見東西,就煮了些蚯蚓給她吃。婆婆吃了蚯蚓後,大吐不止。此時忽然狂風暴雨,一聲雷鳴後,顧氏不見了。

雨過天晴,洪某駕車回家。經過一座石山,看見一個裸體的婦人,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妻子,但腰以下的身體都埋在石頭中,周圍都是石頭,如同熔鑄出來那樣,用力拔她也拔不出來。問她原因,卻口啞不能說話,但也不死,只是兩隻眼珠溜來溜去地看著人,猶如蠢物一樣。石頭旁邊有被雷擊出來的二十四個字深入石中,好像是鏤刻上去那樣,上面的文字是:「埋掉半身只是為了保存孤兒,露出雙乳是為了給孩子餵奶。每天只給吃一頓飯來延長生命。三年後將被雷擊死。」

洪某毎天都抱著嬰兒去餵奶,並攜帶著飲食去給顧氏,但每天只是給她一餐飯吃,這是遵照雷神的吩咐做的。周圍圍觀的人很多,但人不能靠近,走近時就有個東西將人拽出來而摔倒,這也是很奇異的事。三年後,顧氏再次被雷擊而致死,並暴屍於外。渾身燒得焦爛,蚯蚓爬出來吃她的屍體。而石縫仍然合上如故。

非非子說:不孝的罪過,可上通天庭。遭到雷神的誅殺,這是很常見的事。顧氏應當被誅殺,但洪某應該有後代,洪某貧窮不能再娶妻子,也因為貧困請不起乳母,如果嬰兒沒奶吃而死掉,洪某就沒有後代。誅殺顧氏等同殺了她兒子,殺了她的兒子洪某就斷絕了後代,這不是孝子應有的結局。從這裡可以看出上天的巧安排,也可見雷神的苦心了。

Vegetarian Lentils Bolognese Pasta With Parsley In A White Dish
一碗麵。(Shutterstock)

下面再舉一例:浙江蘭溪縣有個姓李的婦人,家裡極其富裕。在她四十歲生日的那天,鄰居、親友雲集,贈送給她的生日禮物豐盛隆厚。就在此時,李婦白髮蒼蒼的母親,體態龍鍾,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右手撐著拐杖,左手提著一竹籃的河蝦來向她祝壽,說:「你的父親不幸早逝,只剩我孤貧一人,又住得離你很遠。今天是你四十歲的生日,我幾乎忘記了。我沒有什麼東西送給你,這竹籃裡的蝦,是我今早在村外的小河裡撈的,算是給你的壽宴上添多一道菜吧!」

其女兒大怒說:「你個老不死的,我爹都死了這麼多年了,偏偏你被閻王所忘記,長留在世上當乞丐,我的臉皮都被你這個乞丐老媽子丟盡了!」然後奪過竹籃扔在地上,生蝦跳躍滿地。其母默不作聲,唯有低頭哭泣而已。

在座的客人,有的勸慰,有的仰天嘆息,有的默默地離開了。眼見著自己的壽宴被打斷了,李婦更加憤怒,謾罵聲更是不絕。

當時日正當空,天空中無一絲雲彩。突然從遠處傳來隱隱的雷聲,頃刻之間,烏雲驟合,大雨傾注,雷聲轟然震激,有不及掩耳之勢。而李姓婦人的謾罵聲仍不斷,與雷聲相間混雜。就在此時,突然間她向前跪,撲倒在台階下,隨著一聲巨雷,穿戴著華麗的衣飾的她倒斃在傾盆大雨之中。此一例是清朝《夢厂雜著》的作者俞蛟的朋友何鐵蘭親眼所見。

資料來源:《耳食錄》、《夢厂雜著》@*#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古人關於風水有許多精闢的論述,例如:「住場好不如肚腸好,墳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盡知穴在山,當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本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下面就講兩個有關風水的故事。
  • 當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講「五行」了。但在中國的古代,人們知道五行是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則的第一種。雖然有些現代人不相信五行,不過,五行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周行。本文舉一個「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試難中,在北方則隆隆直上」的實例。
  • 清朝時,海寧郭去非,他生來就對琴弦的聲音情有獨衷,在襁褓中聽到有人彈奏琵琶,就在母親的懷中歡喜躍動。少年時學琴之後,幾十年中不分寒暑,從早到晚都在彈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慾,不但沒有追求富貴之心,即使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嘲笑都不為所動。人們卻視他為痴人,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藝洲,性情爽直,喜於交遊。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見一個賣藝乞丐。這乞丐舞弄的刀劍棍棒,各種各樣,都能出神入化,絕妙異常。邵藝洲心裡明白此人本領高強,不是尋常的乞丐。……後來他們怎樣變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華亭人汪瑾,五十多歲時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風吹起,他十分厭倦在外客遊,動了思念家鄉之情,便乘船南歸。在歸途他遇上了不尋常的事。陰陽兩界人事相通的事給世人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 一對來自不同家境、貧富差距極大的男女同學,有志竟成終成眷屬,但是,後來遭逢戰亂生離死別……,道盡人生無常。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