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徵文選登

【母親節徵文】鴨頭‧丫頭

作者:梁逸芬
展期一結束,黃色小鴨們難逃被消風的命運,告別了人們熱情的關注,也揮別了派對式的熱鬧,像是提醒,黃毛鴨頭也好、ㄚ頭也罷,在賞味期限下終會遺在過去,沒有誰能永遠被捧在手心。(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0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風和日麗的南台灣港都迎來黃色小鴨炫風,吸引大批遊客拍照打卡,帶動了一波可愛商機。說來現代孩子要看見真實的鴨子,不是在公園或農場中的觀賞區,就是被烹煮上桌的模樣,平時少有機會接觸,更遑論成為部分日常。

*** ***

九零年代初,中正路、自由路一帶,堪稱台中市區最繁華的商圈之一,短短五百公尺內林立多家百貨,鄰近的繼光街每逢假日更是人潮不斷。誰會想到,我們這對原先單純去逛街的母女,會在這其中某個騎樓、遇上某位愛心送養的老闆,邂逅了這麼一隻我見猶憐的小鴨,它閃閃放電的無辜眼神任誰都難以招架,我見機不可失,發動哀求攻勢,終於成功說服媽媽將這生日禮物帶了回家。

自從這隻萌寵加入後,家裡與店面不時飄出陣陣哄笑,尤其每週最期待的時刻,就是電視響起《東京愛情故事》主題曲之際,這部引領風潮的經典日劇,在鈴木保奈美與織田裕二的魅力下,詮釋出新流行文化的都會戀曲,贏得當時眾多台灣觀眾的迴響,其中就包括了背負頭家娘(編註:閩南語,老闆的太太)完美形象的媽媽,還有我這被聯考壓力緊咬的國中生。

對我們來說,那種快樂不僅是曲折的劇情所帶來的新鮮感,更是片刻如鳥兒般的輕盈自在。像兩個一起追劇的「閨蜜」,我們總吱吱喳喳邊盯著螢幕嚼著零嘴,邊把小鴨放出來「同歡」,任小傢伙溜達在電視機前做生意的長桌上,在沒來得及收拾的各色布匹間,好奇地四處履足探險;時間似乎在母女倆齊笑鬧它搖首擺臀的嬌俏姿態,和撫摸它棉花糖般鬆軟絨毛時,緩了下來;而一種簡單的、難得的療癒,也隨著它舒服地眯起眼同時,在彼此心窩暖了開來。

作者與母親。(作者提供)

但很快戲演完了,很快小鴨也長大了。完治與莉香沒有修成童話般的結局,黃小鴨也沒有變為天鵝,它成了一隻頭好壯壯的健康鴨,所幸與天鵝一樣有著潔白的羽毛,不過那跳上跳下,愛往哪就去哪的性格,跟優雅可一點都沾不上邊。它常逕自翹著尾巴奔跑呱叫,上一秒追著手拿葡萄的哥哥後面啄,下一秒就躍上餐桌俐落地理著毛,那橫衝直撞的「鴨霸」行徑,完全無視觸怒女主人的可能下場。看著媽媽雙眼圓瞪、手裡拿把菜刀直搖頭:「這咧實在是……」眾人全為它如此憨膽捏把冷汗。

都說愛屋及烏,做母親的自願概括承受。就算它滿屋子撒野,該餵的食物、該洗的澡、該清的排遺,媽媽每一項都沒有怠慢,一切只為了女兒放學後看到可人的玩伴能露出閃耀笑顏,哪怕每天光在持家、掌店、奉養與教育間已是薛西弗斯般的迴圈。

但媽媽沒想到的,是隔年即將升國三的我,不再是全然懵懂的幼童了,因此當某天我支支吾吾地對她說:「媽媽,鴨鴨長大了,要找另一半結婚了,我們把它送人好嗎?」她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因為我一直以來是如此地疼愛它啊!

其實我沒說破,除了理解一位母親「希望孩子好好專心在課業上」的心情,還有那一天。

那天,我下樓時剛好瞧見她準備晚餐的背影,料理台上擺滿各式預備的食材,一雙手正忙碌洗米中,不久耳邊響起疑似飢餓的聒噪,她旋即放下手邊工作拿出一顆高麗菜,撥開清洗後迅速在砧板上來回剁切,或許是怕延誤全家開飯時間,心急下一不小心「哎呀」,食指頭冒出鮮血,顧不得上藥就趕緊先把新鮮菜葉送到鴨子面前,讓躲在旁默默觀看的我,瞬間一股熱辣的羞慚直竄腦門。沒人清楚,為何當晚在最愛吃的噴香肉排前,小妹竟獨自漲紅著臉噙著淚珠。

那個不甚合乎情理的提議就是這樣來的。不過,青春期少女總歸矛盾,儘管已暗暗發誓別再增添媽媽負擔,我還是難掩失去所愛的落寞與不捨,半夜捂在棉被裡不知偷哭過幾回,而那點狠心的懂事,也並改變不了幾年後她積勞成疾的宿命。

成年後,我經常重播那部我們最愛的偶像劇,反覆咀嚼,也常流連於覓得小鴨的街道上,彷彿時間可以真空還原,恍惚間,我將自己隱匿在光陰的皺摺裡,層層追索……

*** ***

展期一結束,黃色小鴨們難逃被消風的命運,告別了人們熱情的關注,也揮別了派對式的熱鬧,像是提醒,黃毛鴨頭也好、ㄚ頭也罷,在賞味期限下終會遺在過去,沒有誰能永遠被捧在手心。而人生行旅幾經跌撞後,我方才明白,那般無條件護愛包容、任揮霍本性的懷抱,唯有已逝的母親能夠給予。在餘生港灣猶蕩漾著,是曾經、祝福,還有返不回的恩情。抬眼望,天幕微光中,依稀輕懸一顆晨星陪伴我與風前行。

點閱更多【母親節徵文選登】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順手把這幾件衣服拿出來重折,最下面一件衣服拿起時,一疊泛黃的紙張露了出來,吸引了我的目光,攤開這疊紙,雙手不自主的顫抖著,雙腳一時癱軟跪了下來,我揪心不已。
  • 人生有聚有散,縱有千般不捨,終須一別。我要回美國了,母女依依惜別,宛若兒時那樣,我倚靠在母親的懷抱裡,這最安全、最真誠和最溫暖的懷抱,撫慰了我的離愁。
  • 媽媽,您的兒子沒做錯什麼,我只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告訴世人「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僅僅因此被非法綁架到監獄。對不起!媽媽!讓您受驚嚇了。
  • 做她的孫女時,她已年近花甲,是一個勤苦,訥言的老婆婆,兩鬢如霜,滿面皺紋,卻是一張美好的容長臉,眼眸明亮,溫暖的神色裡帶著一絲愁苦戚容,那是長期的磨難,憂患帶給她的。
  • 然而,父親節的緣起,卻是一個令人傷感和深思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行孝要及時,莫要等父母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讓人傷痛不已。因此,記住這個深刻的教訓,才是父親節最大的意義。
  • 記憶中的母親是一個聰慧好學、做事有效率的人。而且,她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往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上一層樓。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 我沒有替她覺得太多的悲傷——她在床上已躺了八年,這次無非換個地方,永遠躺在地上了。對她而言,沒什麼多大區別——這不是對生命行將結束之人比較平靜,不再有痛苦折磨的最好出路嗎?
  • 那天一些鄰居正興致勃勃地站在我家門口看大字報,母親下班回來了,只見她掃了一眼大字報後,竟當眾將大字報撕得粉碎,然後豪邁地對鄰居們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接著「砰」地一聲關上了院門,鄰居們面面相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