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秋日小記

作者:方靜
心是一面鏡子,正因為鏡子的不同,才反射出不同的人生。豈可不戒慎恐懼?(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49
【字號】    
   標籤: tags: ,

「裊裊涼風動,淒淒寒露零。」秋高氣爽、雲淡風輕,正是出行好時節。午後,姊妹們陪伴母親,到鄰近滯洪池堤岸的綠蔭步道上走走……

正逢枯水期,迥異於夏天清一色的碧草如茵、鬱鬱蔥蔥,這個季節五顏六色益發多姿多采、趣味盎然。蒼穹下,有枯黃、新綠的野草;還有飄盪、搖曳的紫紅、銀白芒花;更熱鬧的是鳥兒們聚集,白鷺鷥成群結隊、黑卷尾三三兩兩,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飛禽,在黃綠相間的草地上覓食,好看極了!

行行復行行,忽聽得薩克斯風的聲響越來越清晰。哇!原來不遠處步道旁有人在表演,還自備伴奏音樂,民謠風的歌曲震天價響。近前一看,是一位衣履光鮮的六、七十歲的男子,整套街頭藝人的行頭,一側還有打賞箱呢!其實,我無心欣賞,只覺得他應該降低音量,讓大家靜靜的享受秋日時光。

走了半個多小時後,開始掉頭返回。我們來得早,同行者稀稀疏疏,直到近黃昏,對向的人潮才逐漸多了起來。三毛說的好:「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歲月必然的流逝,讓人感慨;但也因此,讓人珍惜。島嶼南端的秋天是很短暫的,且輕鬆、自在的悠遊其中。

剛剛過橋,薩克斯風的聲響充耳而來,我即刻感到百般無奈;大妹卻興致勃勃的為母親介紹曲子是活潑、輕快的老歌;小妹則唸叨著他吹奏得很賣力,要給一些打賞金。頓時,不同的格局高下立判。她們關注對方,所以能夠心平氣和、溫柔敦厚的看待;而我只想到自己,因此感情用事、恣意挑剔。

很慶幸,能及時的察覺到自己的不足。心浮氣躁、忐忑不安,無關於熙熙攘攘的人群或鑼鼓喧天的曲調;也無關於季節的更迭或歲月的流逝。是自己的心糾結、纏擾於「私」之上,致使視野無法更寬廣、更深遠……

心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有大、有小,也有明、有暗。有的時明、時暗;也有的總是明或總是暗。諸如此類的狀態,有的人意識到;有的人意識不到。正因為鏡子的不同,才反射出不同的人生。豈可不戒慎恐懼?@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隱娘十歲那年,有位比丘尼來化緣,看見在門口玩耍的隱娘,十分喜愛,便向聶鋒要求:「大將軍,我想討您這個女兒來傳授功夫,希望您能答應。」沒想到聶鋒大發雷霆,比丘尼見聶鋒不肯,只留下一句話就離開,這句話讓聶鋒很擔心,她說:「就算將軍把女兒鎖在鐵櫃,她終究會被我帶走的。」
  • 元宵節,其實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這一夜燈火通明,沒有宵禁,單身男女總在此夜邂逅或相聚。
  • 「秋分」日夜均分寒暑平,中國先秦時代效天地之理,在這天校正齊一度量權準器正人間公道。「秋分」意味著秋天過半,蘆花千里秋月。彼岸花「曼珠沙華」盛開在秋分,陰陽兩隔生死兩茫茫。秋氣肅殺,摧敗萬物,…古人從天地肅秋之節氣中體悟了爭逐功名利祿、懷憂動心搖情,更甚於秋氣之傷。
  • 秋分萬物成,「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天地宇宙浩渺無際,中國古人崇敬天地,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來看看一些落實在秋分節氣裡「養收」養生、執公理行正義以自保的具體實踐方法。
  • 九月九日重陽節不僅是「敬老節」,是個令人歡欣的美善「嘉節」! 歡樂九九、享壽九九。「重九」、「登高節」、「菊花節」都反應了重陽節樂活享壽的內涵妙機。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回味,找回過重陽節的樂活享壽趣味,找回憧憬的歡樂元氣。
  • 隋朝統一中國前,南方有一個國家叫陳國,稱南陳或南朝陳,南陳最後一個皇帝是南朝後主陳叔寶,樂昌公主就是陳叔寶的妹妹、陳宣帝的女兒,她以「才色冠絕」而聲名遠播。生來錦衣玉食的樂昌公主,在宮中以溫婉賢淑而為人稱道。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朝廷頒發襲官文書,十七歲的戚繼光得以世襲父親官位。他本想多留些時日,照顧生病的父親。戚景通則催促兒子趕緊奉命北上。戚景通為官清廉謹慎,家裡平日並無積蓄。為了給兒子籌集進京的路費,他變賣了隴右別墅。
  • 白露不露身!「白露」是以天候特徵命名的節氣,夜間白露凝結,天地的暑熱退了寒氣萌生。古人詩詞中有不少對應的描寫,展現了怎樣的心境呢?
  • 人心中有一念,天地盡皆知嗎?心存善念也起作用嗎?善念能起多大作用呢?古人留下許多生命故事,本文來說說:「黑額」如何逆轉生死劫?精進僧人如何化解夙世冤怨?一百隻通靈麻雀如何在人體上留下感恩印記?留下可憐的病妾之後發生了什麼好事?這些都是一面面救世古鑑,可以作為我們的生命明鏡。
  • 德國美麗的小村莊,與都市保持剛剛好的距離,不身處喧囂,也不孤立難尋,一個週末足夠去探索一番。特別在這遠遊不易、口袋漸癟的當下,去臨近的田園美景,感受久違的舒適放鬆,可謂是最佳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