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港學生抗爭歸咎通識科 中共新教材洗腦

【大紀元2022年0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張瑛瑜採訪報導)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無能,中共假意實行「一國兩制」,引發2010年代香港各場大規模抗爭運動。2009年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科」,被指為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元凶。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政府著力整頓通識科。隨明年最後一批接受通識科教育的高中生應考中學文憑試,通識科將會消失。取而代之,高中生必修必考的變成「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並將正式在大學入學試層面,評核學生的國民意識是否「達標」。

通識教育科走向終結,兩大通識科教師組織,「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會」擬相繼解散。「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張銳輝表示,通識被殺科、聯會被逼解散,「只是2019年後港共壓逼港人,令自由人權大倒退的事例之一」。

張銳輝回顧,自2012年反國教運動及2014年占中運動以來,親建制政客開始將政府施政失誤招致民怨,歸咎於通識科「教壞學生」;但當時政府其實一直認同通識科的課程目標及教學成果。

他記得,當年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立法會解答建制派議員對通識科的質疑前,均有聽取前線老師,包括聯會幹事及顧問的意見,並且一再強調通識科能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肯定通識教師的教學專業。

張銳輝表示,通識原本是進步而具前瞻性的高中科目,但被極權政府丟棄了過去行之有效的諮詢程序一手摧毀,「正暴露了政府的醜陋嘴臉,是可恥多於可惜。」

石山:中共不容通識成教育「漏洞」

大紀元評論員石山指,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中共派人調查,得出結論為香港教育所教的「不夠愛國」,接近西方的普世價值,故要「起碼改學校裡面(教導)的常識、對社會的看法」,加上通識科會談及香港社會議題,涉及對抗爭運動的看法,令中共忌憚。

石山表示,中國大陸的政治相關科目與香港通識科的最大分別,在於大陸的學科會「提供標準答案給你,不得討論」,提問的方式是導向性的,例如不是問「資本主義好還是社會主義好?」,而是「為何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好?」。他指中共在歷史、哲學、文學等方面,都要求學生有標準答案,現在就是「將中國大陸的事物全都推來香港,覺得用這種方法才可以管治香港,才令真正的人心回歸」。

石山進一步解釋,共產黨的統治著重「宣傳」及「學校」,「全部要控制得好緊才會放心」,在專制下要以封閉方法控制社會。他指「中共裡面最左的左派,全部都是搞教育和宣傳」,他們會比搞經濟的官員保守。「通識一定是他們覺得有最大漏洞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塞住」。

石山形容,取消通識科是加強控制香港學校的第一步,「因為他(中共)不知道怎樣搞通識,因為中國大陸無,就先取消」,下一步就是加強類似大陸政治科的教育,意圖從小就將香港人的批判性思維扼殺。

至於通識科何時被親共人士指為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元凶?翻查其中一個時間點,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示威者在7月1日衝擊立法會後,中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華表示通識教育失敗,是年輕人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然而通識教育科成為新高中必修科,正是在董建華任內開始推動。

黃偉國:中共要剷除「危害國家安全」科目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分析,2019年是香港教育方針改變的轉捩點。他說2019年之前,教育局的官員尚且會用專業、中立、比較開放的態度處理課程問題,例如通識科在新高中課程轉為必修科,是有考慮香港學生要有國際視野、對國家和公共社會事務的認識,以至個人成長的認識。

黃偉國批評時任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上位」之後,實行對教育官僚體系的政治清洗。他相信教育局之前或許已經被不同形式滲透,楊潤雄本身或許亦因為要達到政治目的或指令,刻意透過這些事端,剷除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科目。

黃偉國形容,香港的教育「政治化」,甚至被「赤化」,即是圍繞國家安全,當局已經不介意教育變成什麼樣子。「現時的主旋律就是國家安全,無論是教育、經濟、民生、社會福利各方面,基本上已經可以說被拋棄。」他指中共一直以「政治先行」而非「專業先行」。

黃偉國亦慨嘆目前香港的教育亦已被「清零」,港府將以往提及的批判思考、獨立思考、創意,以至教育本身應該有的自主空間等價值觀「清零」,換上只是單一的資訊,例如對國家或某一政黨的忠誠、絕對服從、盲目守法、扭曲歷史事實和知識,達致一整代人猶如困在監牢中的人一般。「他們的腦中只是充斥某一類價值觀或想法,這就容易控制,這些人就不會造反。」

他認為香港的教育已經失去教育本身的宗旨,現時香港教育是「強姦式洗腦」。他提到有朋友的6歲孩子已經經常說「中國香港」,但是這個稱謂只是中國大陸政治上稱呼香港的說法,更不用說教唱國歌時,學生是否明白國家的意義、歌詞是否回應現實國家的情況。

黃偉國更形容在「透過毁滅教育去毁滅一代人」的巨變中,辦學團體、老師和學生是「硬食(被迫接受)」。他認為香港的辦學團體應該考慮在香港不能夠成為正常的辦學地方、違背本身辦學理念時,是否應該繼續。「要不做極權的幫凶,要不就停止毒害下一代香港人」。

「異化」為由殺通識 國民教育科借屍還魂

教育局於2020年,未有接納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對保留通識以往評級機制的建議,宣布將通識科的考核方式變成「及格/不及格」。當年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聲稱通識科「被異化」須改革,表示通識科過去10年未停止過爭議,並指控通識課既無課程框架、亦無經審批的教科書,更形容是「第一天」已出現問題。

2021年教育局指通識教育科的「異化」,為有過多時事討論,學生缺乏系統知識,流於泛泛而談;受公開考試擬題方向的倒流效應影響,討論呈現二元對立,並過分聚焦於政治議題,並「錯誤解讀批判性思考是代表敢於挑戰權威,凡事傾向批判或反對的態度,忽視了建基事實而審慎思考判斷的原則」。最後通識教育科終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並更改課程內容。

然而,通識科事實並非「無課程框架」。教育局公開資料顯示,通識科的3個學習範圍為自我與個人成長;社會與文化;科學、科技與環境,加上6個單元,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並有占該科約一半課時的82小時的獨立專題探究的建議主題,包括傳媒、教育、宗教、體育、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

據教育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及評估指引》,公社科課程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3個主題為核心內容,維持必修必考,但不設校本評核,又會讓學生到大陸考察,「讓學生親身認識國家發展,擴闊視野」。變相將2012年因社會反對,最後要撤回的國民教育科借屍還魂,更要必修必考,此科要「達標」,成為香港學生升讀大學的條件之一。

公社科試卷要求考生「支持」政府政策

雖然公社科要到2024年方有首批考生應考,但教育局去年7月公布樣本試卷。與通識科不同的是,公社科的題目大多要求考生「支持」政府政策。如關於《國安法》的題目中,試卷要求考生根據資料如何釋除部分人士對《國安法》的疑慮;又要求考生說明學校教育在「培養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觀念」上的重要性。

另外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有4本經送審的課本,日前被傳媒發現均稱「香港不是(曾經的)殖民地」,其論述主要稱清朝以後的中國政府從未放棄香港主權,英國對香港實行的,是只擁有治權、不擁有主權的「殖民統治」,所以即使在1997年之前,中國也一直擁有香港的主權。

香港歷史學家楊穎宇批評上述說法與史實「相差好遠」,是中共打壓「港獨」的一部分及需要,形容香港學校的教育已淪陷,「只會學到謊言,不會學到任何真相,沒任何真知灼見」。

國民國安教育全方位滲透大中小學及幼稚園

除了高中課程的公社科,在中共強立《香港國安法》後,國家安全教育教育成為香港教育全方位的主軸。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國安教育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兩者不可分割」。

教育局去年發通告,指「幼稚園亦應幫助幼兒認識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及作為中國人的身分,認識國旗及升國旗的禮儀,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培養國民身分的認同」,局方會為參加學券計劃的幼稚園提供上限3,000元津貼,以購買國旗及可移動式旗桿,使幼稚園在校內升掛國旗及舉行升國旗儀式。

教育局在2021年2月至5月,公布《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和15個中小學科目的國安教育框架,闡述於中小學課程不同科目內及可加強有關國家安全的課題、教學重點和學習元素,包括括國家觀念、國民身分認同、一國兩制等。

以初小課程為例,課程框架已要學生「知道《香港國安法》所規範的四項犯罪行為的名稱」、「認識保護我們的人(例如警察、醫護和解放軍)」、「認識香港特區政府執行和維護法治的部門(例如警務處和法庭),明白維護法紀是政府應有的責任」、知道「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由來等。

各大學亦已積極回應當局建議,將《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法》教育「應成為大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浸會大學去年9月新學期開始,新生必須修讀並經測驗合格方可畢業。中文大學亦計劃將必修國安課程列為畢業要求。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港四成教師擬離開教育界 政治壓力日增為主因
國安法實施一年 香港局勢十方面急劇惡化
張菁:香港自我審查與推洗腦教育加劇
鄭家朗:移民英國志未變 編教材講香港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