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探索台灣24節氣色彩 纖博館染色文化意象展

用時序的顏色來擴展成24節氣的色彩是本次展覽的重要主題。(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提供)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2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一年中的日照長短、溫度變化,還有隨著時令盛產的農產品等等,是人們對於四季、24節氣等季節變化最直接而深刻的體驗,但其實色彩的也是節氣變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卻最容易被人忽略!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的「交響與共鳴: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特展首度將染色與在地文化進行連結,並加入24節氣等多項元素,建構出獨特的色彩文化意象,展期至9月18日止,民眾可以利用中秋連假期間來欣賞並了解台灣24節氣的顏色。

染色工藝與時尚結合的示範。
染色工藝與時尚結合的示範。(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提供)

策展人陳景林老師觀察、實作及研究教學台灣天然染色三十多年,在現今強調效率、經濟與大量產出的快時尚風潮下,反思台灣天然染色的定位,經過思考與嘗試,將台灣的染色定位在純粹天然、文化意象的建立,於是這次「交響與共鳴: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的展覽中,特別強調基礎性的台灣染色素材展示、色彩研究及結合台灣24節氣天然染色的應用。例如接近中秋節的節氣「秋分」是由天染工坊輔導的「宜蘭美學班」學員林麗芬作品《白露•雲霞》來呈現,作品是以藍靛、石榴皮、茜草、洋蔥皮、相思樹枝葉、胭脂蟲等秋季染材來呈現褐、橘及黃的主色調,用時序的顏色來擴展成24節氣獨特的色彩性格,成為本次展覽中最重要的呈現主題。

林麗芬秋季染材的作品「白露•雲霞」。
林麗芬秋季染材的作品「白露•雲霞」。(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提供)

文化局表示,「交響與共鳴: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從開展至今已逾六千餘人參觀,除了欣賞展場內的萬紫千紅,不少民眾也是首次看見染色材料最原始的模樣,可以說是近年來最繽紛的色彩教育展示;並且時序接近中秋佳節,民眾可在中秋連假期間(9月10日休館一日),到纖維工藝博物館來尋找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六個代表秋天的節氣,在展覽中會用什麼樣的染色材料與顏色來呈現節氣的精神,重新認識色彩與節氣的文化意涵。

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繽紛的展場,吸引民眾慕名參觀。
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繽紛的展場,吸引民眾慕名參觀。(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提供)

連假期間到纖維工藝博物館,除了「交響與共鳴:台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正展示外,館內同時還有「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常設展、「0與1的奧祕-當代提花織物探索」、裝置藝術「光影織間」及戶外纖維植物區「綠野纖蹤」等精采展出,歡迎民眾免費入館觀賞,相關活動訊息可至纖博館官網或臉書查詢。

因應台灣疫情變化,纖博館落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範,請民眾參與活動時配合量測體溫、手部酒精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及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鼓勵大家完成第三劑疫苗注射以加強健康防護,安心參與各項活動。◇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