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孕婦安胎打類固醇 新生兒罹敗血症風險增1.52倍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3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是大眾熟知的藥物,過去研究證實,有早產跡象的孕婦,若施打類固醇,能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但國衛院6日公布研究發現,孕婦在孕期施打類固醇,對「早產兒」與「足月兒」都會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醫師建議,若孕期間須使用類固醇,應與醫師討論,確保用藥安全。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與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等專家共同合作,針對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的安全性進行探究與分析,6日發表研究成果。

姚宗杰表示,根據國際臨床指引內容,針對懷孕34週內、有早產跡象的孕婦,會建議施打類固醇,加速胎兒肺部成熟,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率,但並不清楚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對其子女的影響。

因此,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衛福部資料科學加值中心的巨量健康資料,探討婦女在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與其子女出生第一年內產生嚴重感染之間的關聯性。在2008年至2019年間共約196萬對母嬰中,有約4萬5千位孕婦曾於孕期施打類固醇。

研究結果顯示,孕婦在產前施打類固醇,嬰兒出生第一年產生任一嚴重感染的風險,較未施打類固醇者高出1.24倍,至於特定感染症,如發現敗血症高出1.52倍、肺炎高出1.22倍和急性腸胃炎高出1.35倍,進一步分析發現,產前施打類固醇對「早產兒」與「足月兒」都有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

姚宗杰建議,臨床醫師針對孕期婦女開立類固醇藥物時需謹慎評估,孕婦如有使用類固醇藥物的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