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縱橫高山的領略 台灣藝術家把陶當畫布

8月份,位於台南的因子生活工作室正展出藝術家康振輝的陶藝個展。(因子生活工作室提供)
人氣: 39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3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灣台南報導)8月份,位於台南的因子生活工作室正展出藝術家康振輝的陶藝個展。觀賞他的作品,粗曠的質感搭配細膩的線條設計,予人層次豐富且變化多端的感受。創作者將領略高山的激情與感動炙燒成有如國畫山水般的陶藝創作。

康振輝出生在台南,高中時期學的是傳統水墨繪畫,爾後至台灣藝術大學就讀雕塑科,目前他是台灣知名陶瓷品牌乾唐軒的設計總監。因為工作之故他開始鑽研陶藝,把傳統文化跟陶結合在一起應用在實用的器皿上,至今已為乾唐軒設計出幾千款的原創陶瓷產品。

如山水畫的陶藝創作。
如山水畫的陶藝創作。(李靜慧提供)

此次展示的陶瓷創作有如一幅幅的山水畫,包含洶湧的浪濤、白雪靄靄的山景以及嫣紅的彩雲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作品一改以往的細膩表現,呈現出山野壯闊的粗曠質感。康振輝說,有的作品為了帶有金屬剛毅的感覺,他這次胚拉得比較厚重。

除了投入藝術創作,喜歡爬山的康振輝上個月剛從喀什米爾攀登高山回來,他回憶表示,探索高山湖泊的時候,原本平靜的溪水一夜之間暴漲,勾起他對高山溪水的一種恐懼感。「我直接的感覺就像海浪,就像內心的感覺,到了那個環境心裡會被它牽動。」

他感性地表示,「我很欣賞大自然在每個地方所留下的線條或筆觸,非常豐富,無論色彩也好、線條也好都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擁抱高山,讓他又恨又愛。他把走入山林之體驗,內化為創作的動能,作品以「金濤裂岸」為主題展出。

由於希望分享大自然的美好,在創作中他力求變化。除了將潑墨山水應用在茶案的設計外,對線條的運用也是多元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如瀑布流水與女孩裙襬飄逸的動感設計。還有很多的符號出窯的時候是被灰給掩蓋掉的,但他留了三分之一的工序把它「磨」出來。

女孩裙襬設計的陶藝創作。(因子生活工作室提供)

人家說萬事起頭難,不過康振輝說更難的在過程的「思考」。他的每一個作品都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並畫出設計稿。他把創作的過程分成十等分,創作前便要思考到前面九等分,後面第十等分是使用以後或燒出來才會進行。因此,很多人上釉上得很快,但是他上得很慢。

更難能可貴的是,擁有東方美學基礎的康振輝在作品中展現傳統文化的底蘊,他表示,「傳統的東西並不是古老,而是你要怎麼去變化帶入我們生活裡面,就像你只要把一個符號經由轉變放大、縮小或者應用在現在器皿上,都會改變這個器皿的風格或者是提升它的文化氣質。」

具文化底蘊的陶瓷創作。(因子生活工作室提供)

他認為傳統的東西有情感,可以使人感受它的意境與帶來的涵養,像是中國很多的傳統紋飾或文化的背後便帶有很多的祝福或者期許的含意。例如,近期他為歷史博物館開發的咖啡組,便是應用史博館開發的2款紋樣圖案—「釉花」與「福氣連連」在杯組上。

從中國水墨到雕塑再到陶藝的創作之路,他表示,「從傳統走進去我也希望從傳統走出來,主要因為傳統的東西現代人越來越少去接觸,我們希望從中發掘符合現代人能夠一起共鳴的東西。」

陶藝家用分享、祝福與期許等善的力量,賦予陶泥新的生命力。展出時間從即日起至8月27日止,康振輝希望他的陶藝創作承載的生活點滴如同一幕幕風景伴隨大家度過每一段旅程。

如山水畫的陶藝創作。
如山水畫的陶藝創作。(李靜慧提供)
如山水畫的陶藝創作。
如山水畫的陶藝創作。(李靜慧提供)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