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歐盟碳新規試行 台經部:協助計算碳含量

近年來,碳定價政策成為越來越多推行「綠色能源」國家激勵減排的工具。圖為今年4月2日,澳洲悉尼民眾集會反對徵碳稅。(Maree Williams/Getty Images)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3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10月起試行,廠商得在明年1月底前,提交今年第4季出口產品的碳含量報告,若申報不實或不完整將面臨罰則。經濟部表示,在歐盟規章出爐後,將協助廠商計算產品碳含量等申報作業。

台灣碳權交易所日前成立,碳定價議題備受關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今年10月起試行申報,廠商須提交每個季度的產品碳含量報告,首次提交的時間點為明年1月底之前。

面對CBAM即將試行,台灣鋼鐵、扣件、鋁製品等產業首當其衝,經濟部評估,包含製造商、貿易商約有3500家業者受影響。

據歐盟草案規定,若廠商無法提供產品碳含量的實際數據,將設定預設值當作產品的碳排放係數。經濟部官員表示,但若上游廠商來自國外,較難掌握製程中的碳排放量,歐盟草案以預設值規範恐怕對廠商較不利。

經濟部官員表示,歐盟規章出爐之後,經濟部也將陸續開設工作坊,協助廠商合理計算、填寫申報資料,並搭配既有的輔導資源和補助持續協助廠商減碳。

此外,廠商申報資料時,須經過碳查證機關進行第三方驗證才具公信力。為擴充國內碳查證量能,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新增6家法人機構查證能力。

6家廠商,包括:金工中心、商檢中心、工研院量測中心、大電力中心、生產力中心及精密機械中心等,未來希望可以滿足廠商符合CBAM要求。

工總推動碳標籤專案,協助企業盤查組織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取得認證,相較於外部碳盤查費用新台幣數十萬元起跳,碳標籤專案僅需7萬元,是中小型業者較能負擔的價格,目前已有22家企業申請。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