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然碳匯大解謎 中山大學「碳權」首開課

台灣碳權交易所、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及台灣證券交易所,在高雄市政府指導下,九月開辦「碳權如何取得」系列課程。(中山大學提供)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為推動碳權知識普及化,進一步結合企業經營實務,台灣碳權交易所、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及台灣證券交易所,9月開辦「碳權如何取得」系列課程,首場課程吸引半數以上的南部企業參與,以光電產業、鋼鐵工業及金屬製造業為主,期望由此落實企業淨零及自主減碳。

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表示,第一場課程內容涵蓋「海洋與自然碳匯方法」與「碳權交易與其市場機制」,並協助企業解答各種碳權疑問,同時分享自然碳匯方法學,並深化碳權交易與市場機制的觀念,以達碳中和與淨零藍圖。

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蔡宏政開場致詞提到,碳權是大家尚未深入了解的領域,希望藉由台灣碳權交易所高雄總部的碳諮詢與教育宣導服務,讓在地企業跟上氣候變遷因應與調適的列車。助理教授王右仁說明,碳權「就是允許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的權利」。當客戶要求企業達到碳中和,但減碳速度沒有這個快,就需要買碳權來滿足供應鏈碳中和要求,目的是將地球中的溫室氣體總量減少,台灣碳權交易所也將扮演企業間碳交易的重要角色。

終身特聘教授柳婉郁表示,「企業若沒有淨零,訂單可能會清零」,國際企業已開始要求供應鏈廠商提出碳中和與淨零策略,因此除了產業減碳轉型以外,取得自然碳權是必要手段。碳定價更是讓世界公平正義的執行方式,也讓台灣的社會有淨零的經濟結構。本系列課程近期課程包含9月21日「碳權取得實務分享」以及12月ISO14064-1、ISO14067內部查證員國際證照課程。◇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