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僭建检控率低 江玉欢:风险为本太过模糊

人气 3

【大纪元2023年09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僭建问题受广泛关注多时,但当局的执法力度差强人意,政府一向指会清拆有明显威胁或迫切危险的僭建物,但有多宗僭建仍然未处理。立法会议员江玉欢指出,政府所采用的风险尺度与市民的风险尺度不一,认为政府需要有清晰的执管政策标准及指引,不能被动。

江玉欢昨日在Facebook发文,引述屋宇署的纪录,指署方每年得知的违规建筑工程达3万宗,但发出建筑命令的只有一万宗,真正作出检控的只有二、三千宗,质疑“谈何有效?”。江进一步指,“如果每年有万多两万宗不了了之的违建,过去10年来岂不是有超过10万宗‘冇处理’的违建个案?”,认为作为主要技术及执行机关的屋宇署署长,要向公众详细交待过去执管行动的进度和细节。

江玉欢又批评,政府所采用的“风险为本”政策,“对于普罗市民未免太过模糊。何谓高风险?”她又表示,政府的风险尺度,与市民的风险尺度肯定不一。她举例红山半岛,指涉事的业主肯定觉得僭建毫无风险。

江说,要执管政策“行得通”,除了讲求资源充足,还需要有清晰的标准及指引,令全社会明白。“红山所引发的问题并不会、亦不应是一闪即逝”,违建所产生的问题会随着楼龄恶化,加上极端天气及气候变化,政府不能够再以被动姿态看违例建筑工程。她又说:“相信社会对政府日后怎样处理违建及占用官地,会期待有更深入的解释及处理方法”。

翻查屋宇署在今年6月的资料月报数字,署方收到的有关未经授权的建筑的报告,今年头6个月有14,781宗,比去年同期的11,746宗多。2022年全年共有28,914宗,比2018年至2021年分别32,685、34,844、31,881及35,531宗少。

但是,就未经授权的建筑工程的移除发出法定命令或通知方面,2018年至2022年,分别只有12,819、12,186、8,150、10,588及16,308宗,今年头6个月则有4,861宗,明显比收到的报告少一截。

因不遵守法定命令或指示移除未经授权的建筑工程,收到法庭传票者,2018年至2022年分别只有3,360、3,642、2,773、3,517、3,612宗。今年头6个月则有2,043宗。◇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香港屋宇署料今年拆不少于1700危险招牌
稻香冧天花 港屋宇署向业主发勘测令
沙中线总承建商礼顿仅罚款四万惹议 屋宇署否认改控轻罪
港宝安大厦外墙石屎剥落 屋宇署指完成验楼但未修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