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環境部加嚴粒狀物管制 修正新制113年上路

公私場所的裸露區域、生產製程、物料堆置、輸送作業及車輛運輸是粒狀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嘉義市政府提供)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3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依循規範預先輔導視為責任,為持續削減公私場所固定污染源的逸散性粒狀污染物排放,改善空品,環境部(改制前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112年7月6日公告修正「固定污染源逸散性粒狀污染物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管理辦法」,預計實施後,全國每年將減少總懸浮微粒排放約1,471公噸,相當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粒狀污染物年排放量。

該修正管理辦法優先針對位於三級防制區內的公私場所採取措施,規範物料堆置區應實行灑水或覆蓋等防制設施的比例由80%提升至90%,並將各公私場所管理的裸露區域防制比例全面從80%提高至100%;另針對鋼鐵冶煉業大型排放源及瀝青拌合業異味來源,規定必須有效改善空氣污染防制設備集氣效率,使非管道排放的廢氣收集效率至少達60%以上。

公私場所的裸露區域、生產製程、物料堆置、輸送作業及車輛運輸是粒狀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嘉義市政府提供)
公私場所的裸露區域、生產製程、物料堆置、輸送作業及車輛運輸是粒狀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嘉義市政府提供)

此外,為確保公私場所落實防制設施操作,故賦予公私場所對防制設施操作的監督責任,要求大型污染源在出入口及物料堆置區設置錄影監視系統,同時要求大型污染源強化自動洗車設備,並新增認養洗掃鄰接道路的規定;亦規定道路管理機關必須設置防止交通島及人行道廢水溢流的設施,以改善道路污染及車行揚塵。另外,考慮到公私場所配合增設空氣污染防制設施集氣設備及道路管理機關交通島改善工程所涉及的工程範圍與施工期程較長,製程集氣設備改善業者及道路管理機關有3年緩衝期,而其他新增管制措施則於修正發布1年後施行。

公私場所的裸露區域、生產製程、物料堆置、輸送作業及車輛運輸是粒狀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嘉義市政府提供)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公私場所的裸露區域、生產製程、物料堆置、輸送作業及車輛運輸是粒狀污染物的主要排放來源,目前新制法規已修正發布,將預先輔導嘉義市公私場所因應調整,以避免業者於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時因不符合規定而受罰。該局提醒,如對管理辦法新修正內容仍有疑問者,可洽詢該局專線05-2251775轉分機215,由專人為您服務。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