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雲林縣傳統工藝展」15位藝師齊展「厚工」之美

「2023雲林縣傳統工藝展-神工傳藝」開幕茶會,15位藝師與縣長張麗善、文觀處長陳璧君及與會來賓大合照。(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3年09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要想近距離欣賞傳統工藝之美,不用到宮廟,在文化中心展覽館就可以讓您一覽無遺,「2023雲林縣傳統工藝展覽-神工傳藝」9/2日起於雲林縣北港文化中心盛大開展!作品有傳統彩繪、錫工藝、剪粘、燈籠工藝、木雕(大木作、鑿花、粧佛)、藝閣、交趾陶、藝陣(獅頭製作技術)等八大領域。

傳統彩繪的人間國寶洪平順的作品。(廖素貞/大紀元)
鑿花技術保存者張旭輝的作品~ 木雕劍獅。(廖素貞/大紀元)

這次由雲林15位工匠藝師聯袂展出,他們都是傳統工藝的佼佼者!也是無形文化的保存者!包括:傳統彩繪的人間國寶洪平順、剪黏工藝保存者許哲彥、蘇木山;錫工藝保存者蔡榮山、蔡明堂;粧佛工藝保存者陳明洲、林朝金、丁宗華;鑿花技術保存者張旭輝。

藝閣技術保存者顏三泰(左二)在他的作品前與縣長及來賓合影。(廖素貞/大紀元)
龍獅製作技術保存者吳登興(左二)在作品前與縣長張麗善及北港鎮長蕭美文、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锝文觀處長陳璧君合影。 (廖素貞/大紀元)
剪黏工藝保存者許哲彥的作品。(廖素貞/大紀元)
吳榮的交趾陶作品。 (廖素貞/大紀元)
林聰賢的作品:燈籠。(廖素貞/大紀元)
9鑿花技術保存者張旭輝的「花窗」。(廖素貞/大紀元)

還有藝閣技術保存者顏三泰、大木作技術保存者劉鴻林、燈籠工藝技術保存者林聰賢、龍獅製作技術保存者吳登興、交趾陶工藝保存者吳榮、白鶴獅製作技術保存者黃厚銘(雲林縣北港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等,約40件展品,是一場傳統工藝的藝術饗宴。

9/5日舉辦開幕茶會,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是農業大縣,也是集宗教及工藝大成之縣市,其中北港鎮以宗教信仰、傳統工藝及民俗文化聞名全台,縣府將透過年度的策展規劃,整合多元面向的技藝,讓傳統工藝之美更廣為人知。然傳統工藝也面臨傳承危機,這是縣府與中央未來要面對的問題,希望將來能仿造農業的師徒制,鼓勵年輕一代來學習傳統工藝!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神工傳藝」是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一個品牌,已經註冊商標,我們除了推廣在地工藝師創作之外,讓大家不只是在宮廟,而在一般的展覽廳也可以觀賞到這些工藝大師的作品。這些傳統工藝都非常地「厚工」,皆經由工藝師們以純手工,長時間費工、耗時的創作,扣合精萃的「眉角」才能造就出今日的工藝底蘊。

賦於木材新生命,從事佛像雕刻40年的丁宗華藝師的作「惜材」,是利用撿來的風化木樑,透過創意一體成形雕了一件有山有水,雲遊四海的濟公,雕工之細也讓觀眾讚賞不已!(廖素貞/大紀元)

賦於木材新生命,從事佛像雕刻40年的丁宗華藝師的作品「惜材」,是利用撿來的風化木樑,透過一體成形雕刻了一件有山有水,雲遊四海的濟公,雕工之細也讓觀眾讚賞不已!他也結合粉線雕、臉部彩繪,安金等技法,創作了有趣的「變臉」作品。

佛工藝保存者林朝金的作品「千金小姐」,是用樟木雕刻穿著蓬蓬裙,還穿著高根鞋的小女孩,栩栩如生的可愛模樣,令人驚艷!(廖素貞/大紀元)

粧佛工藝保存者林朝金的作品「千金小姐」,栩栩如生的可愛模樣,讓很多觀眾驚艷不已!他是用樟木雕刻穿著蓬蓬裙,還穿著高根鞋的小女孩,創作靈感來自小孫女讀幼兒園的一張照片,熱愛木雕的林朝金,除了神像雕刻外,也希望能創作出感動世人的木雕作品。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