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科博館「奇幻自然」展 五大亮點搶先看

奇幻自然開幕典禮剪綵儀式。(賴瑞/大紀元)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2024年開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迎來生命科學廳的華麗轉身,全新常設展《奇幻自然》即日起開幕,展區規劃5大主題,由科博館內近20名研究人員共同策劃,深入淺出呈現自然界的規則與奧祕。踏進展場首先映入眼簾是一件逾400歲的巨大台灣雲杉標本,觀眾可在體驗區用嗅覺、觸覺感受它的氣味及紋理,還有身長近4公尺,可手動操作的機械魷魚,吸睛又酷炫。

近4公尺巨大「機械魷魚」,滑動任一轉盤即操控魷魚的不同部位。。
近4公尺巨大「機械魷魚」,滑動任一轉盤即操控魷魚的不同部位。。(科博館提供)

策展召集人、科博館展示組郭揚義博士分享,「奇幻自然」展包含5個單元:「哇自然!嗨科學」「圓不圓:蛋科學」、「動一動:生物力學」、「追呀追:計算與行為」、「說故事:探索自然,發現科學」,細緻介紹自然界的多樣性、形態、功能、行為和科學探究,觀眾可盡情探索琳瑯滿目的科學故事。

「圓不圓:蛋科學」單元模擬圖,以198個「六角形單元」組成的螢幕,呼應大自然常見的幾何結構。
「圓不圓:蛋科學」單元模擬圖,以198個「六角形單元」組成的螢幕,呼應大自然常見的幾何結構。(科博館提供)

踏進「哇自然!嗨科學」除有400歲的台灣雲杉圓盤木標本,還有一面壯觀展示100隻、從海岸線到高海拔的台灣鳥類標本,從體型嬌小的紅頭山雀,到大型猛禽大冠鷲都有。

「圓不圓:蛋科學」展出多件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等地的「蛋標本」,呈現蛋與孵化後成鳥等特色,另介紹含有胚胎的恐龍蛋,以及出現在人類生活周遭、但常被忽視的昆蟲蟲卵。展區中央還有由198個六角形單元組成的偌大球形螢幕,規劃投影各式主題影片。

「哇自然!嗨科學」展示100隻從海岸線到高海拔的臺灣鳥類標本。
「哇自然!嗨科學」展示100隻從海岸線到高海拔的台灣鳥類標本。(賴瑞/大紀元)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等地的「蛋標本」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等地的「蛋標本」(賴瑞/大紀元)

「動一動:生物力學」邀請標本藝術家黃雯杰,以特殊手法重新呈現多種動物跳躍奔馳的動作,包括台灣野兔、美洲獅、家貓、鳳頭蒼鷹、黃喉貂、獐和梅花鹿等,走在牠們身邊,就像是置身在大草原般,再現動物活靈活現的奔跑姿態,展現力與美。此單元還有一隻近4公尺巨大「機械魷魚」,由台灣展示互動設計師施和夫、海洋生物學家黃興倬博士合作設計,觀眾滑動任一轉盤即操控魷魚的不同部位,藉此了解海洋生物的游泳原理。

標本藝術家黃雯杰,以特殊手法再現動物活靈活現的奔跑姿態,展現力與美。
標本藝術家黃雯杰,以特殊手法再現動物活靈活現的奔跑姿態,展現力與美。(科博館提供)

「追呀追:計算與行為」天花板懸掛鯨豚骨骼模型,搭配光影營造海洋意象,還有互動裝置可聆聽鯨豚的聲音。「為什麼魚群在海中快速穿梭不會撞在一起?」這裡也引導觀眾解析動物令人驚嘆的計算能力。

「說故事:探索自然,發現科學」則以影片及模型展示介紹2位科學家。李勇毅博士研究遠在中越邊境,必須橫跨地雷區才看得到的「暖地杓蘭」;詹美鈴博士研究「居家節肢動物」,介紹各種和人類很親密的生物,如偏好陰濕環境的「家衣蛾」。希望以科學家的研究故事,鼓勵孩子隨時踏出探索的第一步。

科博館長焦傳金指出,博物館常設展一般會展出10年至20年,拜科技所賜,如今學界每隔幾年就可能「發現新物種」或「建立新理論」,因此展示櫃特別設計成「前開式」,方便未來依據學術發現與時俱進、即時更新展品或標本,也能配合講座或導覽需求與觀眾互動。焦傳金強調,108課綱以素養導向為重點,他認為科博館就是一個能讓學生感到驚奇、找到靈感以及發現問題的場域,進而也能為他們養成並感受到探究實作、自主學習的樂趣。

科博館這次「奇幻自然」展有六大特點,分別是:從世界看見台灣的自然獨特性、從蛋蛋的形狀認識生命起源、超動感的動物標本陪你衝刺奔跑、機械魷魚想動哪裡由你操作、跟課本不一樣的「科學家故事」鼓勵孩子從生活開始觀察與學齡前小小孩也能追的神秘生物。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蔣偉民說,科博館向來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教育場所,也是全民的知識寶庫,受到各級師生歡迎,「奇幻自然」19日在寒假前夕開幕,就是送給學子們最好的寒假禮物。◇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