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擴權法案退回重審 南部19公民團體集結發聲

針對立院擴權法案,19個南部公民團體、學者與學生,5月27日在高雄的民主象徵─美麗島捷運站前,表達來自南方的反抗聲音。(方金媛/大紀元)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金媛台灣高雄報導)針對近日立法院提出的國會擴權法案,19個南部公民團體、學者和學生,5月27日在高雄美麗島捷運站前,大聲疾呼來自南方的反抗聲音,並呼籲立院應退回法案重審,把實質討論還給人民,同時也邀集民眾持續關注5月28日的立院動態。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邱毓斌表示,現在國會三黨未過半,國眾兩黨卻挾持人數優勢走回頭路,讓未經討論、侵害人民的法案輕易通過,使企業、人民團體乃至個人都可能面臨即將被隨意調查質詢的處境。如此開民主倒車的法案除非能逐條討論,否則公民團體一定堅持全部退回。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陳美華表示,現在的國會將自己搞成中共人大,不用記名表決,而是舉手表決,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公開討論和民主程序,國眾兩黨做不到,反而將國會搞成政治鬥爭的格鬥場,令人無法接受。相比立院外街頭運動愈臻民主與多元化,國會卻用多數暴力讓法案不經協商直接進院會表決,是時候讓站在街頭的公民,回頭教育這些進入立法體制內的老師、學者了。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指出,國會改革在過去三十年並未受到重視,但民主內涵並非選票輸贏,而是必須經歷多數討論得出共識。民主應是討論,而非仇恨。大家希望不是因為仇恨、報復而提出改革,而是希望的民主體制能夠更堅韌的去面臨所有的威脅,讓生活在這體制裡的人,生活獲得改善。

高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理事長陳銘彬說明,國會改革是讓國會更進步民主,而非擴權、侵犯人權。這次國會爭議在於改革過程並未實質討論,只有形式上的程序討論,國、眾兩黨不應該複製這種錯誤的行為,人民希望的國會並非政黨惡鬥的國會。期待三黨好好坐下來協商,提出符合人民期望的法案。

地球公民基金會媒體行銷部主任鄧宇佑指出,花東三個建設的特別條例以平衡東西部發展為由,利用多數暴力手段通過,忽略一個良好的建設需要評估與規劃的時間,強行要求十年內完成建設,讓立法凌駕行政及專業,更造成環境破壞,以及上千億、上兆的錯誤資源挹注。他呼籲交通建設需要評估及社會深入討論,而非政治鬥爭,應立即撤回三項交通建設草案。

高雄學生民主聯盟副主席巫愷政指出,十年前318運動,當時成員普遍都才10歲,並不了解那一場運動所帶來的意義,直到高中,318運動出現在公民課本上,才有機會深入了解。對於有些人質疑學生真的知道自己在支持什麼,他也回應,「學生並不是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我們非常清楚我們所捍衛的價值是什麼,請你們尊重我們的主體性!」

記者會最後,出席團體、學者與學生共同呼喊「沒有討論,沒有民主」、「國會濫權,民主倒退」 。面臨5月28日國會即將完成三讀剩餘的擴權條文,呼籲全體民眾都站出來發聲,前往立法院外抗爭,或留在南部參與在地行動。◇

責任編輯:筱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