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膽固醇不全是壞東西 但1指數過高可能要人命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避免壞膽固醇過高是一大要點。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氣: 13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岑溪採訪報導)低密度膽固醇又稱為「壞的膽固醇」,一般來說,壞的膽固醇過高,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因為發生心肌梗塞或動脈硬化時,發現膽固醇數值太高才進行醫療處置,其結果可能令人惋惜。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心臟夠強,不怕突然登出人生》一書的作者黃柏勳近日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分享並釐清膽固醇的各種迷思,希望民眾正確了解好壞膽固醇的數值,保護自己的心臟健康。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建議,及時掌握膽固醇數值,才能常保心血管健康。(大紀元記者/林仕傑)

膽固醇指數多少算正常?

黃柏勳解釋,膽固醇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賀爾蒙、維他命D與膽酸的重要原料,不全然是壞東西。膽固醇可以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前者稱為「壞的膽固醇」,「它就像是血液中的垃圾,掉在地上會造成髒亂,高密度脂蛋白,就像垃圾車一樣,可以將垃圾承接起來,運送到肝臟代謝儲存。」

「高血脂症與肝臟的關係密切。」黃柏勳解釋,人體肝臟具有回收膽固醇的機制,也就是在肝細胞表面有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能夠感受血液中LDL-C濃度高低,然後決定要回收多少、釋放多少膽固醇,有些人的回收機制很差,或是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特別少,抽血時,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就特別高,這主要和基因遺傳有關,飲食的影響還是其次。

膽固醇指數多少算正常?多少以上就超標?黃柏勳說,這要看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定。對於一般患者來說,總膽固醇>240 mg/dL,低密度膽固醇 >130 mg/dL,或高密度膽固醇<40 mg/dL,即有可能發生動脈硬化;但是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或已經裝了心臟支架的患者而言,低密度膽固醇最好控制在5570mg/dL,甚至是55mg/dL以下。

眼瞼出現黃色斑瘤 恐膽固醇已超高

有的人認為自己很瘦,平常也沒有吃高膽固醇(如內臟類、帶殼海鮮類等)的食物,自己的膽固醇應該不高,黃柏勳表示,肥胖的人不一定膽固醇就高,瘦的人不一定膽固醇就低,不過,肥胖者體內脂肪組織多,如果合併代謝症候群,容易引發三高。

少數患者罹患先天「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從小血液中的脂肪無法回收代謝,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正常人的46倍以上,這是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之一,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在40歲或者更年輕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因為膽固醇超高,會在皮膚或眼瞼周圍出現黃色斑瘤,容易引起注意,進而檢測鑑別。但是,一般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身體沒有特別不舒服的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其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三至五倍以上。

「如果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就醫抽血時,才發現自己膽固醇太高,其實很不划算!如果能及早控制膽固醇,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心血管疾病。」黃柏勳說,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幾年前曾經推廣一句口號「你知道你的膽固醇嗎」,目的是希望年輕人及早了解自己的膽固醇值。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因為膽固醇超高,會在皮膚或眼瞼周圍出現黃色斑瘤。(Shutterstock)

壞膽固醇引發動脈硬化 好發全身

黃柏勳醫師在過往門診中,見過許多病患,正值中壯年,卻突然心肌梗塞或是猝死。為了彌補門診衛教時間不足,撰寫《心臟夠強,不怕突然登出人生》一書,盼能提醒民眾從生活中留意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危害。

「因為高膽固醇症過高,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太多,可說是不勝枚舉!」黃柏勳舉例,曾經遇到一些大約5060歲的退休員工,因為低密度膽固醇太高,臨床醫師開給他口服降膽固醇用藥,可能沒有持續追蹤,後來發生心絞痛,轉來心臟科,在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後,建議他施打降膽固醇針,將壞的膽固醇指數降到70mg/dL以下,並且維持在3040mg/dL範圍。

「高血脂引發動脈硬化是一個複雜的病理機轉,它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黃柏勳解釋,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側,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吸引血液中單核球進入血管內皮層產生吞噬作用,吞進膽固醇的巨噬細胞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黏稠斑塊,巨噬細胞還會分泌激素,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增生,使得粥狀硬化斑塊纖維化,加速動脈硬化。

黃柏勳說,動脈硬化病灶好發於全身血管,假設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腦血管,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也就是俗稱的腦中風,如果發生在腎臟、下肢,會造成腎血管狹窄、下肢動脈栓塞。

4招擊退壞膽固醇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好的膽固醇,擊退壞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來臨?黃柏勳建議4招:

1. 定期掌握膽固醇數值:成年人透過定期檢測,了解自己的膽固醇,將膽固醇維持在理想的範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必要條件。如果年滿30歲、具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建議每年抽血檢測,定期追蹤;40歲以上、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建議每半年檢測一次。

血液檢測高密度HDL-C與低密度膽固醇(LDL-C)示意圖。(Shutterstock)

2. 改善飲食:多吃蔬果、少吃紅肉(牛肉、豬肉、羊肉),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食物,例如動物的皮、內臟、油脂等;同時,少吃高油、高糖和太過精緻的食物,改採地中海飲食。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是有益於保護心血管的飲食型態。

3. 規律且適度的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幫助控制體重。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5小時,包括筋絡伸展運動、慢跑、快走、騎腳踏車、重量訓練等,都是不錯的運動。

4. 戒菸:研究顯示,戒菸後可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降低動脈硬化的機率。

不過,黃柏勳提醒,在門診遇到膽固醇超標的患者,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控制,將「壞的膽固醇」降低到合理範圍,另外三分之二的病人,必須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特別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患者,例如心臟已經放支架的人,沒辦法等到運動三個月或半年後再來檢測,必須透過與醫師討論,採取適當的藥物控制,才能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

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