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親子歡喜共成長 青年樂學來分享

嘉義市政府社會處處長李思賢(左)用心聆聽釣竿生介紹成果發表。(嘉義家扶提供)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4年06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嘉義家扶中心6月23日分別舉辦第19屆大專釣竿方案「嘉義木都」青年發聲發表會(以下簡稱釣竿生)及親子共學營,共有大人小孩及青年們86名參加,地點於嘉義市福樟良材木創工坊、彰化台中地區。

在炎熱的暑假前,釣竿生透過影片播放、簡報分享、文創品展覽及解說帶領,讓30名社區親子瞭解嘉義木都的文化資產,並打開了新視野;而19戶的親子們則一起體驗彰化田尾公路花園之美及台中科博館的知識,展現出學習與行動的熱情,都提升了自信心與親子情感。

田尾公路花園照片。(嘉義家扶提供)
釣竿生帶領民眾製作木製馬賽克杯墊。(嘉義家扶提供)

兩場活動是靜動交融的教育歷程,釣竿生們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數次的走訪嘉義製材所、北門驛、檜意森活村及玩具店、甜點店、咖啡廳等,發現老屋新創的「木建築」資產,在用心細膩的觀察環境後,啟動了以在地人的角度和心懷,擬定「嘉義木都」的主題,更也來到阿里山十字、奮起湖兩處車站,以團隊的分工合作,從無到有的文案及內容,涵蓋了木都歷史、老屋活化與木都再興,也透過向社區民眾分享的發聲行動,提升了嘉義木文化的深廣度,親子在觀賞影片及木作杯墊中,更貼近嘉義的木材奧妙與多元豐富樣貌。

嘉義家扶中心第19屆社區成果發表會大合照。(嘉義家扶提供)

而親子共學部分,小愛(化名)母親為了償還離婚前被父親牽連積欠的高額債務,多兼差數職來賺錢,沒有多餘的能力和時間帶小愛外出遊玩,小愛看見母親每天辛勞工作,假日會乖乖在家寫作業或看電視,這次母女一起坐遊覽車,小愛整天都是開心又興奮,表現得很好奇想體驗的態度。

田尾公路花園照片。(嘉義家扶提供)

另外,透過學習單的任務,每戶家長都帶著孩子,從走動觀察到認真的討論填寫,在完成的那一刻,親子都是成就喜悅的笑容,更重要的是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們感受到被關心重視,家人們帶著滿滿的愛與能量,也對彼此說出了感謝的幸福心聲。

家扶中心沈明彥主任表示,19年來的青年構力釣竿計畫,培育了大專生的多項能力,每一屆為期一整年課程,在社工的安排與規劃下,紮實的自我探索、認識他人到團體生活,而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下,青年們也面對諸多挑戰,透過方案歷程,從自身出發到群性發展,並形成社會關懷的主題和行動,也是累積多元斜槓或未來就業的實力。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此次的親子共學活動,讓家長可以暫停繁忙工作,好好的陪著孩子走到戶外,不須要手機電腦,用身體感官來體驗人事物,不僅是孩子有充實與滿足,家長也回到學生時代的戶外教學,證實了親子共學的成長與樂趣。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