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千載難逢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8日訊】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小時候就成了孤兒由他的嫂子撫養。他年輕時就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唐朝中期,憲宗即位後,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韓愈因而給憲宗上了《潮州刺史謝上表》,稱贊憲宗的作法。在這道表中,韓愈稱憲宗是扭轉乾坤的中興之主,並且建議憲宗到泰山去“封禪”。封禪,是一種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認為五嶽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頂築壇祭天稱“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禪”。歷史上有堯、舜、禹、湯、周成王曾舉行過這種大典。韓愈這樣建議,是視憲宗為有作為的帝王。韓愈還在這道表中寫道“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韓愈所說“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後來成為成語“千載難逢”。“載”就是年,“逢”指遇到。千年也難得碰到一次。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千載難逢”有時也演變為“萬載難逢”或“千年難遇”等詞,都是同樣的含義。

人生中有“千載難逢”的機緣,如果失之交臂,會成為終身遺憾,所以人們常常講要珍惜機緣。

【正見網】(

更多: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語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一部份﹐也是日常對話或寫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識。但是﹐成語的典故卻不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在此溫故而知新﹐介紹比較特別的中國成語﹐還有它們的英文翻譯﹐希望能夠讓您的中英文造詣更有進步。
  • 成語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一部份﹐也是日常對話或寫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識。但是﹐成語的典故卻不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在此溫故而知新﹐介紹比較特別的中國成語﹐還有它們的英文翻譯﹐希望能夠讓您的中英文造詣更有進步。
  • 秦穆公問:“那匹馬是什麼樣的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於是派人去取,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這時候秦穆公很不高興,召見伯樂,對他說:“你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不能分辨,又怎能識別千里馬呢?”
  • 成語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一部份﹐也是日常對話或寫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識。但是﹐成語的典故卻不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在此溫故而知新﹐介紹比較特別的中國成語﹐還有它們的英文翻譯﹐希望能夠讓您的中英文造詣更有進步。
  • 把兩件原本看起來不相干的事深刻形象地聯繫了起來。說古時候有座城市,城門樓起了大火,不遠處池裡的魚兒們張望著;“看出什麼事了?”魚兒們問。“城門著火了。”一條魚說:“能救救就好了。”“該你什麼事,多管閑事,咱們看熱鬧吧,我們在水裡又燒不到咱們,快看呢,哈哈……”“你這樣幸災樂禍不好吧?”“那有什麼的?”話音未落,一群軍兵來取水滅火,結果把水都提幹了,剩下少許水又渾又臟。魚兒們苦不堪言。其中一條魚說:“自私的傢伙,你還高興不高興了?”“好倒霉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 成語“潘文樂旨”出自《晉書‧樂廣傳》。說的是西晉年間,有一位名士叫樂廣,他善於談論,卻不擅長寫作。他想辭去河南尹的官職,卻不知該如何把辭呈寫得合情合理,讓皇上讀了後能批准他的請辭。
  •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國王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道:“我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 成語“開卷有益”來源于北宋王辟之編撰的《澠水燕談錄》卷六:“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