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員染煞原因 學者認為滅菌不慎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毓莉台北十七日電)擁有全台灣頂尖實驗設備的國防大學預醫所研究員做實驗時感染SARS,實驗室安全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學者研判,在實驗室的防護下,加上個人防護設備,應不至於遭到感染,推論這名研究人員應是個人疏忽,在滅菌過程中不慎導致染煞。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所博士梁春金指出,依照病菌的危險性、傳染途徑以及引發的嚴重性,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屬於第三級危險病菌,實驗操作過程的規範相當嚴格,即使實驗室的防護設備不夠完全,個人防護設備如果做足,包括N95、N100面罩、兩層手套、隔離衣、頭罩等一樣不少,且完全依照消毒、滅菌程序處理,不致於發生感染。

陽明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教授蔡文城表示,實驗室內污染物的處理程序相當重要,且絲毫馬虎不得,在將一些塑膠吸管、錐型瓶等固體或液體的污染物拿離開生物安全實驗室前,應先用酒精消毒,包裝妥當後再消毒一次,然後再以高壓滅菌器處理,最後才是脫掉手套與口罩。

蔡文城推論這名感染SARS的研究員,可能是在處理污染物時次序有錯,而無意中碰觸到病毒。他進一步指出,實驗室的意外很難完全避免,只要稍有分神或大意,就有可能遭到病菌侵襲,這次的事件相信會讓所有實驗室人員提高警覺。

蔡文城指出,台灣在很久以前,因為一名獸醫感染布魯氏菌症這種人畜共通病,結果到醫院抽血,醫院的醫檢助理將病菌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後,操作過程中也不慎被感染,不過這類的情況隨著實驗室設備的先進,近幾年已經很少發生。

根據檢驗師表示,在操作危險性較高的病毒時,必須依照規定在安全生物箱內操作。生物操作箱也隨著防護設備而分幾個等級。操作箱外觀是一個透明的玻璃箱,作用是讓檢驗者將檢體置入操作箱中,以雙手伸入操作箱中操作,以保護身體其他部分。如果是更嚴密的操作環境,在實驗區域入口有緩衝室,還有更衣室的設計,實驗區內有獨立真空抽氣及負壓裝置,出口也裝設洗手、噴臉和沖眼的設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