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苹果,兩种人生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2日訊】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苹果。

那位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几個苹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苹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我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了我想說的話。媽媽听了,瞪了他—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于是我靈机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听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苹果獎勵給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后,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几個苹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苹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苹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干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了那個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里,你想要什么好東西就必須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話,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今,不少母親為了能夠讓寶寶吃好、長好,不怕麻煩,竟然用天平給孩子稱食物,用量杯給孩子喝牛奶,努力將寶寶每時每刻的進食都精确到“毫克”、計算到“毫升”。對此,儿童教育專家表示,家長過于密切關注孩子的吃飯問題,結果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其實,吃多少應尊重孩子的選擇。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有效的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值得學習。以下幾個策略可以幫助學生以最佳的方式管理時間。
  • 我敢肯定,當我說小組項目有點難搞時,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當然,有時小組項目是很棒的。在我大學高年級的一門課上,有一個小組項目,我們要建造一個投石機。誠然,它只發射乒乓球,但組建過程非常有趣,並且占了我們成績的很大一部分。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