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海域海藻種類豐富亟需維護生態系平衡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9日訊】台灣是黑潮和大陸沿岸冷流交會處,南北端海域的生物種類呈多樣變化,高經濟價值的海藻也隨著洋流在不同的海域生長。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黃淑芳撰文指出,海藻可為漁民帶來高收益,但台灣海岸的開發和破壞威脅海藻的生存,如何維護生態系穩定平衡及尋求永續合理利用刻不容緩。

據中央社2月9日報導,海藻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它沒有維管束組織,沒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現象,既不開花也無果實和種子,生殖器官無特化的保護組織,常直接由單一細胞產生孢子或配子,以及無胚胎的形成。

黃淑芳在行政院國科會出版的「科學發展」月刊中以「妙用無窮的海藻」為題撰文指出,海藻一如熱帶雨林對地球的重要,它扮演海中生物棲息、覓食、繁衍、避難的場所,一旦海藻消失,海中生物小至魚蝦,大到鯨豚將無以維生。許多海藻含有的豐富礦物質也不能做成低熱量平衡營養的健康食品,在醫學上也會缺乏治療甲狀腺腫、降血壓、降膽固醇、消炎、退燒、利尿、抗菌、催生的藥物。

除了醫療用途,海藻的凝膠性、粘稠性、乳化性可以廣泛用在食品加工、造紙、紡織、化妝品、油漆、齒模、印刷、照相軟片、污水淨化、基礎研究用的培養基、醫藥打粒、縫線、敷料、放射性阻吸物、塑膠代替品、人造皮革、防火器材等,甚至大型海藻生產碳氫化合物如甲烷等,開拓人類新能源,海藻實在妙用無窮。

而台灣位處黑潮暖流和大陸沿岸冷流的交會處,各自有適合不同環境的海藻,目前已知的海藻有五百多種,如果再多一些深海,或不易觀察的海域,或微細性、或附生性種類的海藻,台灣海藻的種類會愈來愈多。

黃淑芳舉例,黑潮從台灣南部北上,經過東部、東北部和琉球群島,適合熱帶性海藻的生長,包括黑葉小網藻、法囊藻、香蕉菜、傘藻、硬毛藻、綠毛藻等;而從日本、韓國、黃海、東海一路南下經過台灣北部、東北部的冷流,適合鐵釘菜、小海帶、厚緣藻、頭髮菜、紫菜、石花菜等海藻生長。

由於海藻利用價值高,光靠天然採收不敷使用,所以除大量進口海藻乾製品和藻膠外,台灣也進行海藻養殖事業,主要是紫菜、龍鬚菜、紅寶菜、蜈蚣菜、裙帶菜、海帶、角叉菜和麒麟藻,其中以龍鬚菜養殖最具規模,國際上也較知名,經濟效益最高,多集中在台南安平、台南縣七股一帶,與魚、蝦、蟳等混養;海帶的放養在離島非常成功。

文章中提及,傳統海藻養殖是以人工採苗、附苗,近年來由於組織培養科技,台灣也開始利用原生質體培養的方式大量繁殖海藻和品系改良;台灣產業界也已成功開發出藻膽色素和藻膽蛋白,以取代人工合成色素,用在翠綠鮮紅涼麵、口香糖、藻醬油的食品添加劑、口紅、眼影的化妝品添加物,以及免疫分析的藥品添加劑等。黃淑芳在文章中特別強調,海岸生態具有豐富的多樣性,但卻是敏感脆弱,一經破壞便難以恢復,台灣沿海除了開發成漁港、魚塭、海岸施工填海、建造工業區、發電廠、家庭和工廠的污水、垃圾、油污、拖網漁撈等都破壞了海藻生育地,成為威脅海藻生存的主要因素,有些海藻已經不知不覺的消失。十年前在八斗子海邊隨處可見的豐富海藻景觀,如今已經光禿一片;事實上生態是文化的一部份,海岸生態消失亦代表台灣本土文化的失落,如何維護生態系穩定平衡及尋求永續性的合理利用,是刻不容緩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