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您的寶寶不偏食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4日訊】
2~3歲的小孩子,開始對食物的味道、形狀、色彩、溫度等有了喜歡或不喜歡的自我主張,對于食物本身的喜好也不斷的改變,這正是他們自主意識的開始,但很多父母對于自己孩子的飲食習慣及內容改變常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甚至有時自己的飲食模式及行爲已經影響到了幼兒却不自知。

  ’??#29234;避免孩子的偏食,爸爸媽媽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父母儘量不要在幼兒面前批評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歡,也應該供應給孩子食用,不要讓孩子對某些食物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日後偏食的問題。

  二、對于菜的烹調方式不要一成不變,應儘量混合多種食物,口味以清淡爲主。

  對于一些容易被幼兒排斥的食物,父母可利用適當的方式來吸引孩子食用。譬如,設計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獨特的餐點、混合于孩子喜歡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來引導。

  應該爲孩子準備富含各類營養素的多變化及營養均衡菜色,避免含高糖、高脂肪、無營養的垃圾食品與零食(如糖果、汽水,油脂與過甜的餅乾及蛋糕)。至于要吃什麽,應由孩子自己選擇,若是家長的限制太多,反而會損害孩子的自動調節功能,影響日後飲食習慣。

  三、儘量不要以强迫的手段逼迫進食,而應該以鼓勵或開導的方式由少量開始給予。

  孩子不吃的時候,通常大人會逼著孩子一定要吃,而且必須吃完。甚至,不惜用條件交換,于是,吃變成了孩子和大人交換條件的“籌碼”。吃,一旦變成“籌碼”,那麽問題就無法消失,也不能徹底解决。另一個問題是,吃讓孩子認爲大人在“求”他吃。

  父母對于孩子吃太少或不吃的焦慮,主要是擔心孩子營養不良、長得比別的小孩瘦小。事實上,每個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生,父母要教導孩子擁有自信、學習接受真實的自我,不要因爲自己比較瘦、比較矮,就有差人一等的自卑感。

  父母應該讓孩子瞭解什麽是健康飲食,如:多喝牛奶既健康又可以長高、長壯;可樂雖然好喝,但是會長胖,也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果汁很好喝,但是味道太甜會阻礙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所以,不妨試試有益健康的新鮮果汁?

  四、製造愉快的進餐氣氛,改變進餐的習慣,消除偏食的傾向。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快兩歲的孩子會開始學習周遭人物的行爲舉止;一些偏食、不良的飲食和用餐禮儀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覺中學習到的。

  基本上,飲食是一種學習經驗。父母、祖父母、保姆的飲食習性,都會影響兒童一生的飲食習慣。因此大人應以身作則,讓孩子瞭解吃東西和用餐禮儀的重要性。也許某段時間內,孩子的表現無法符合大人的要求,但只要持續性的示範,孩子最後還足會接受這些良好的行爲模式。

  五、用餐前儘量不要讓幼兒吃零食,以免影響到正餐。

  ’?礎p果您不希望孩子將來面臨一些無法挽救的危害,請多花一些時間瞭解幼兒營養的知識,以輕鬆與理解的態度,支援寶寶正常發展過程中的飲食行爲模式,與食物的選擇。在配合身心發展的狀况下,提供豐富且多變化的菜色,使孩子的營養攝取達到均衡,幷促進其正向飲食習慣的培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其實,要糾正兒童偏食,關鍵是要找出自己孩子偏食的原因,只有消除了導致偏食的因素,偏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糾正。那麽,引起兒童偏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 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主要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如果小兒偏食、挑食或膳食中某種或幾種營養素供給不足或缺乏時,除增加富有這種營養素的食品外,還可以采用添加某種營養素的食品。
  •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孕婦和儿童中普遍地存在著偏食、挑食和厭食蔬菜的情況,這對儿童大腦發育、智力成長是很不利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為了孩子的在線安全,父母首先應該告訴孩子的就是,不接受陌生人的請求,不分享個人信息,以及在下載任何內容之前徵求父母的許可。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