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龍鳳呈祥和乘龍快婿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訊】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根源其實就是修煉,許多成語典故都來源於修煉。成語“乘龍快婿”和“龍鳳呈祥”就是來源於一個優美的道家修煉圓滿故事。

相傳春秋時代(約公元前700年),秦穆公有個小女兒,非常喜歡西戎國貢獻的一塊碧玉。穆公便給女兒起名為“弄玉”。弄玉公主長到十幾歲,姿容無雙,聰穎絕倫,但性情孤僻,尤其厭惡宮裡繁瑣的禮儀。她經常一個人呆在深宮裡,品笛吹笙。穆公見她這麼喜歡笙,命名匠把那塊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給她。公主自從得了碧玉笙,練習吹笙的時間更長了,技藝也更加精湛了。

穆公欲為女兒召鄰國王子為婿,將來可做國君夫人。但弄玉不從,自有主張,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寧可不嫁。穆公珍愛女兒,只得依從於她。

有一天夜裡,公主在月光下賞月,倚著欄桿吹起笙來。這時似是有一陣裊裊的仙樂,在和著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細一聽,是從東方遠遠傳來的洞簫聲。一連幾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閑談的機會,把有人在遠處為她伴奏的事情告訴了父親。穆公便派大將孟明根據公主所說的方向去尋訪吹簫的人。一直尋到華山,才聽見樵夫們說:“有個青年隱士,名叫蕭史,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這位青年人喜歡吹簫,簫聲可以傳出幾百里。”孟明來到明星崖,找到了蕭史,把他帶回秦宮。

蕭史來到秦宮,正好是中秋節。穆公見他舉止瀟洒,風度翩翩,心裡十分高興,馬上請他吹簫。蕭史取出玉簫,吹了起來。一曲還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龍、彩鳳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約而同地齊聲讚道:“真是仙樂!真是仙樂!”

蕭史和弄玉結成夫妻。從此蕭史就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就和真的鳳凰的叫聲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也引下來了,停在他們的屋子上。秦穆公專門為他們建造了一座鳳凰台。蕭史、弄玉就住在那裡,不飲不食,不下數年。

一天晚上,奏完笙簫之後,蕭史對公主說:“我很懷念華山幽靜的生活。”公主也說:“這宮廷生涯,我壓根兒就厭煩,我願意與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靜。”從此二人便隱居在華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帶著玉笙乘上彩鳳,蕭史帶上玉簫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飛,雙雙升空而去。當時的人們便把蕭史稱為乘龍快婿。

從此以後華山中峰又被稱為玉女峰。 後人在中峰建起了玉女祠,許多勝跡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祠前有一石臼,名為玉女洗頭盆;它前面的石台,就是玉女梳妝台;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當年的居室,稱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簫台、引鳳亭,是蕭史吹簫引鳳的地方。

吹簫引鳳,乘龍而去,白日升天,後世歷代文人墨客紛紛歌誦這段歷史。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鳳台曲》中寫道:

嘗聞秦帝女,傳來鳳凰聲。
是日逢仙事,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還。
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
南北朝詩人江總詩雲:

弄玉秦家女,蕭史仙處童。
來時兔滿月,去後鳳樓空。
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
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
(資料來源:《太平廣記》、《玉女峰的傳說 》等)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只見孫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嚴肅的對宮女說:「戰場上,士兵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接著他沉默了一下,繼續說:「但現在已經解說的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 闊少爺帶著馬鞭,得意洋洋的走了。他騎著馬,不時就揮揮馬鞭,還一邊對人炫耀:「我這根馬鞭哪,值五萬塊呢!」
  • 想唱出一首動人的歌曲,需要學習歌唱技巧嗎?當然!薛譚很幸運遇到一位高功夫的老師,但是要學好歌唱的本事,除了努力認真練習之外,還有什麼重點嗎?
  • 狙公愛養猴子,他跟猴子商量後,把早上吃三升,晚上吃四升橡實,改成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橡實。可是,早上吃四升跟三升真的沒有不一樣嗎?
  • 楊布差點就真的打狗了,幸好他的哥哥阻止了他。楊布的哥哥是怎麼讓生氣的楊布能夠冷靜下來?他的方法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 在一片江雪裡的心情會是什麼樣?你心中的江雪圖又是什麼模樣?一起領略柳宗元詩裡的意與象。
  • 顏闔說:「馬再好,它的力氣也總有個限度。我看東野稷駕的那匹馬力氣已經耗盡,可是他還要讓馬拚命地跑。像這樣蠻幹,馬不累垮、馬車不翻車才怪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