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格庵遺錄》是一部天書(二)

二、《格庵遺錄》特點
金剛山人口述 南師古 代傳 正浩 破解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訊】
(一)《格庵遺錄》內容特點是爲大法弘傳鳴鑼開道

世上縱有諸多關於末世的預言,但所有此類預言書無法與《格庵遺錄》相媲美。

《格庵遺錄》與其他預言書不同,它是專門預示末世出大聖人傳大法、度衆生的預言書,是一部爲末世特殊時期弘傳法輪大法而特意安排故意泄露天機的“天書”。其目的是喚醒沈迷於金錢拜物主義的世人,心覺法輪大法傳播,切不可失這一“前無後無”之良機。

(二)《格庵遺錄》表現手法特點是形象化

《格庵遺錄》以多種角度、多種形象啓迪世人,以生動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構成《格庵遺錄》的六十篇,每篇都貫通生動的形象,使其形象栩栩如生,令讀者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僅是描繪法輪、法輪圖卻用“弓弓乙乙”、“落盤四乳”、“雙弓兩乙”、“石井”、 “兩白”、“石井昆”、“磐石井”、“弓弓不和向面東西背弓之間出於十勝”,“弓弓相和向面對坐 灣工之間出於神工”,“左乙相交一立一臥 雙乙之間出於十勝”,“四口合體八禮之田四口之間 出於十勝 骸垢洗凈淋浴湯田 五口達交達成之田 五口之間出於十勝 脫劫重生變化之田 精脫其右米盤之圖落 盤高四乳出於十字”,等等衆多的形象詞。

(三)《格庵遺錄》敍述特點是詳盡細微

《格庵遺錄》中如述“末運論”,從末世之初至新的世界之誕生,將其過程分階段一一道出,並對其每個階段詳細敍述,使人猶如在讀一部史書或觀看一部歷史紀錄片,對其整個歷程歷歷在目,胸有成竹。又如,“末運論”、“生初之樂”、“隱秘歌”、 “弓乙論”、“甲乙歌”等更具代表性。

(四)《格庵遺錄》文章結構特點是“上下秩序紊亂”

《格庵遺錄》時而談東論西,時而穿插顛倒;時而談中國大陸情況,突然插入韓國,時而細談韓國,扭頭又論起中國。如,“兩弓雙乙知牛馬 田兮從金槿花宮 精脫其右米盤字 落盤四乳十重山 八力十月二 人尋人言一大十八寸 玉燈秋夜三八日 南北相和太平歌 欲識蒼生保命處 吉星照臨真十勝”,此處談論法輪接著說到信天村,突然插入朝鮮(韓)半島南北統一問題,之後又是“話歸正題”。又如,“南來鄭氏誰可知 弓乙合德真人來 南渡蛇龍今安在 須從白鳩走青林 一雞四角邦無手 鄭趙之變一人鄭矣”,談到南韓來真人,來弘法的人和破壞弘法的人都來到南韓,然後突然來一句必須隨從大聖人,此人代名詞爲“鄭”,即“正”,其實《格庵遺錄》談及的“鄭”與“趙”是同一人。

(五)《格庵遺錄》用詞特點是隱語、秘語貫通全文

《格庵遺錄》不懂破字法不可破解,不通易經不可破解。如,“八王八口”即“善” 字“三八日”即“春”字;“一大六角”即“天”字;“人言一大十八寸”即 “信天村”;“一釣三餌左右中”即“心”字;“一雞(雞)四角無邦手”即“鄭” 字;“女人戴禾”即“倭”字;“雨下橫山”即“雪”字;“十八加公”即“松” 字,等等。又如,“公事處當務事之人不聽 忽然心事禁不禁 龍蛇馬羊戊巳宮 白馬乘雲喜消息”,此“戊》宮”即中央,即中央公事處當權者不聽大聖人的話,鎮壓法輪大法,但忽然不知何由禁不住要予以平反,那是經“龍蛇”即二○○○年(庚辰)、二○○一年(辛巳),到了“馬羊”即二○○二年(壬午),二○○三(癸末)年起圍繞平反法輪大法的問題將會有激烈的爭論與較量。這裏指的是中國最高層當權者經二○○二年、二○○三年內部較量後,主和派得勢,並爲平反法輪大法開始實施其決策。

反正到了二○○三年有好戲可看,要麽鎮壓法輪大法的首惡者死亡,爲平反法輪大法掃清道路,要麽發生若干大事變,迫使中國最高層走平反法輪大法之路。再一例,在預告法輪大法將掀起三次高潮,道:“玄武鳥初聲時 鳥頭白未容”,“玄武鳥”,玄武屬“壬癸”,鳥即“酉”,“玄武鳥”即指癸酉,指法輪大法正式傳出的第二年即一九九三年將首次掀起高潮(據有關資料證實,法輪大法於一九九三年北玄武鳥”即指癸酉,指法輪大法正式傳出的第二年即一九九三年將首次掀起高潮(據有關資料證實,法輪大法於一九九三年北 京東方健康博覽會上引起轟動);“青龍鳥再鳴 江山留支壯觀”,“青龍”是“甲乙”,“鳥”爲“酉”,“青龍鳥”即“乙酉”,“青龍鳥再鳴”何時?也就是第二次高潮在何時?第二次高潮在法輪大法得到平反後的二○○五年(乙酉);“朱雀之鳥三次鳴 昏衢長夜開東來”,“朱雀”即“丙丁”,“鳥”爲“酉”,“朱雀之鳥”即二○一七年(丁酉),即法輪大法第三次高潮時爲二○一七年。

(六)《格庵遺錄》詞意表達特點是藏而有露

《格庵遺錄》最大的特點也許是秘藏天機,擇時問世,以配合天象變化。那麽,此書定會藏而不秘,終使世人知其真諦爲目的。

因而,筆者看來,除了幾處之外,在一般性的問題上,《格庵遺錄》名爲“隱頭藏尾”,實則以此爲名,故意泄露其秘。

(七)《格庵遺錄》語言表達特點是漢、韓文混用

《格庵遺錄》個別處使用音譯,一些助詞用韓文(朝鮮文)之故,破解此書,非韓國人或起碼是懂韓文的人莫屬。如,“心欲花花守 言何草草爲”,“花花”韓語發音示意爲“直”,“草草”韓語發音示意即發牢騷。顯然,這裏是指亂說,那麽“心欲花花 守言何草草爲”,即心裏本想守住,爲何卻亂說?《格庵遺錄》此類句子屢見不鮮。而且,第一篇《南師古秘訣》至第二十一篇“隱秘歌”全是漢文,而第二十二篇“弄弓歌”起共三十五篇是漢、韓文混用。但即使是漢、韓文混用之篇,大部分以漢字爲主,不懂韓文也知其大概。

(八)《格庵遺錄》文體結構特點是“歌”、“論”並茂

《格庵遺錄》文章結構上的特點是歌論並茂。如,“甲乙歌”等以“歌”命名的篇幅有二十四篇,“末運論”等以“論”命名的篇幅有幾篇。當然,從文體角度去看,《格庵遺錄》畢竟與文學或文化書籍不同,本書似乎注重“歌”與“論”的形式。然而,細讀便知,本書在表達和陳述上根本沒有既定的框架,不苟形式隨心所用。

故而在以七言一句的結構中,既不講平仄也沒有對仗,時而冒出六言一句、五言一句著實有些唐突與生硬之感,有礙流暢之嫌,並且在句子用法上,似乎注重其意而未重視漢文音律。筆者認爲,這一切是由於出自韓人之手所故。因而除了漢文學家與中文教授,對韓國人來說,並不感到有何不流暢之嫌。但《格庵遺錄》以歌論文體各篇組成全文的確是個特點,總體思路起伏連綿而自成體系,頗有特色。

博大出版社出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