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物】書生從商 「布牛撿芝麻」 闖出一片天

人氣: 2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谷均台灣報道/自從3M在電視上大肆廣告其無所不能的「魔布」之後,許多人開始打聽,這塊看起來會飛天鑽地的是什麼東西?這就是超細纖維擦拭布,主要用來擦拭高級鏡面,如電腦螢幕、鏡頭、眼鏡等;也因去污效果超強又不傷物體表面,拿來清理廚房頑垢、洗車等也有奇效。

其實,這塊市面上當紅的新產品,在五年前,台灣的創舜興業有限公司就開發成功,用了一個更動聽的名字:奇蹟布。但礙於國內沒有品牌知名度及開發通路,創舜只能以海外市場為主,國內消費者鮮少聽聞。

3M把市場做大以後,也給創舜帶來無限商機,負責人林政志從未想在市場上搶當老大,身為中小企業主的他,覺得在市場上當老二是比較沒有風險的選擇。最近,創舜把超細纖維具有吸水、清潔的特性發揮到極致,並配合台灣泡溫泉的偏好,推出「美之纖」SPA精緻禮盒,讓國人也有福氣享受此種高科技紡織品。

*書生從商 有所為有所不為

回首來時路,林政志稍有感慨,「當時真的是『布牛』,每天開著小貨車台灣頭送到台灣尾,還要跑業務。」經常有上游廠商開他玩笑:「台大畢業,不去銀行上班,也不去當老師,還來跟我們搶飯碗。」林政志多半傻里傻氣的笑著,業界還為他取了一個綽號-國寶級布牛。

林政志在鄉下長大,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便一頭栽進「稻田上的紡織城」-彰化縣和美鎮,從事最傳統的「和美織仔」-工業用布的買賣。

第一次陪客戶上酒家時,就看到對方恣意欺負未成年少女,讓他看盡商人本色,也讓他更清楚要成為怎樣的經營者;他肯定台灣也有與他一樣的客戶,老實做生意,品質服務擺第一,只是得花點時間找到他們。於是,林政志儘可能與理念相同的客戶合作,騰出時間與精神在商品品質與售後服務上;幾年下來,「客戶減少了,營業額卻增加了!」

商場如戰場,林政志最特別的是與各種客戶的相處方式。企業家多奉行「經營之神」王永慶名言:「賺一塊錢不是賺,省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因此在與對方談條件時,多半拉上各種關係要求對方給與折扣,還有暗中佔便宜的客戶,令人不得不步步為營,但是林政志說,「做生意時的摩擦是很好的磨練」。

原來他參加鼎鼎大名的法輪功許多年,不斷要求自己「心性」的提高,例如:處處為別人著想,磨難來時是否能不動心的處理事情?經商中,四面八方湧來的難題與不順意的事,在他的眼中就是「小考時間」,看他在浮華世界中心性修得紮實否。踏入修煉後,他開始了解在千姿萬彩的宇宙中,人類渺如塵埃,為了一點利益斤斤計較,時刻掛懷在心,著實不值得。修煉後的生活作息沒變,但林政志變得更純真了,他說為別人著想也沒有什麼不好,「反正該自己的還是跑不掉的」。

*超越利益的勞資關係

員工相當信任這位誠實、樂觀又帶點風趣的老闆,多年來公司經歷了多少次大風大浪,他們不僅不怕領不到薪水,反而把積蓄、年終獎金投資創舜。

林政志開始經營公司後,始終認為「即使自己領不到薪水,也要把員工照顧好。」在能力範圍內,他盡量給與較優渥的薪資,需要外包的家庭代工也優先包給員工家屬。有時,林政志跟員工開玩笑:「你跟錯老闆了。」員工總是回答:「不會的,我對你有信心!」在勞資對立的社會,林政志與員工的關係倒是相當難得。

*國寶級布牛 吃苦才能惜福

講起創業的過程,林政志不勝唏噓,當初本為兄弟合作的家族企業,後因多種因素不得不分開;別人分到家產,他卻分到債務,「人生不過一條命,該做得就把它做好吧!」林政志親赴上游廠商監督品質,但他更關心互動的客戶,他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成長,一起向前看;草創的艱辛讓創舜不願放棄打下的商譽;林政志一反商場陋習的經營方法,更為台灣經濟創造無窮的生命力。

而提到這段創業的艱辛,林政志感激髮妻無怨無悔地付出。妻子當初的支持成就了創舜,提款卡就放在他手上,她微笑著給與他最大的支持。林政志夫妻情深,即使經常因為「回家吃晚飯」而被同業取笑,他也不以為意。

*「撿芝麻」的中小企業

紡織業曾經撐起台灣半片天,但在台灣工業轉型的同時,同業紛紛轉赴大陸投資,創舜公司卻沒有這個打算,「有些錢不是我們能賺的」林政志說,他認為大陸市場很大,勞動成本低,利潤也高;但是相對來說,風險也高,「而且大陸政治、經濟都不穩定。」在凡事都講關係、搞特權的環境中,林政志認為自己並不適合前往大陸投資。他選擇在台灣走「小量多樣」的路線,靠品質、創意賺取適當的利潤,也可顧及員工的家庭。

七年前,林政志就這樣決定,七年後,他依然不動心:「在大陸拼事業,就像關公舞大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投資大、輸贏也大,不見得好到哪裡去。」

他幽默的表示:「當大家一心想搶大餅而棄芝麻於不顧時,撿撿芝麻就夠我們活了,何況一不小心還會撿到一塊小餡餅呢。所以留在台灣,沒啥不好!」

林政志在商場中打滾了數十年,其不忮不求、愛好和平、喜創雙贏的個性是同業眼中的清流。(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