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聞透視》台灣需要全方位涉外戰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鮑威爾曾經是對台最為同情友善的友人之一,在即將卸下公職前,他卻留給台灣難以忘懷的臨去秋波;從根源處否定台灣的主權地位,美國為何會這樣做?台灣又要如何化險為夷?這是不容閃躲逃避的問題。

美國固然必須給個說法,但現在顯然不是追究鮑威爾是否「口誤」的時刻,台灣應該痛定思痛的是,未來要如何厚植本錢與實力,才能防止強權再一次的隨意糟蹋,政府對此責無旁貸。

因此,人民首先該問的是,對於未來五年、十年的國際情勢演變,台灣究竟該如何訂定目標、策定做法,政府有沒有備妥短中長期的戰略規劃?有沒有隨時依照新的變數修正規劃,安排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這種經營政府的概念,是許多企業追求成長茁壯最基本的ABC,民進黨政府執政四年多來,擘畫的對內、涉外施政藍圖到底在哪裡?已經順利連任的當局應該開始對民眾勾勒出願景輪廓。

說句殘酷的話,陳總統的團隊或許是競選勁旅,拿捏選舉議題的敏銳確實已經爐火純青,但是治國的「技法」與參選畢竟有很大的距離,國政不能每件事都從選舉出發,過去幾年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可以公平檢視。

凡事想到選舉,必然短線操作,視長期部署為無物,台灣的對美關係由布什上台之初呈現一片榮景,到現在逐漸侵蝕,搞到美國為了該國的利益不得不與台灣劃清界線,美國沒有道義,但台灣的智慧與精緻又有多少?

由於只計算明天,少數決定才具機動性,加以熱中恐怖平衡,以單線鞏固領導,導致決策體系徹底崩解,不僅在外交,對中、情治系統何嘗不是,而一二人操弄訊息落差,反而使內部凝聚與向心渙散,對上位者失去信賴。

這次美國給了台灣「意外」,難道不是這幾年台灣一連串意外的回報,阿扁認為不必什麼事都讓美國知道,同樣的,美國又何必向阿扁報告?況且兩國的力量不成比例。

以往,台灣派員前往美國,解釋說明的多,極少展現戰略對話的能力。有次台美對談時,對於台灣一位要員賣弄名詞的辯解,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耐心聽完後,反問一句「你的目標是什麼?」一語道盡台灣游擊戰的短視。

因此,「四不一沒有」後可以「一邊一國」,「公投制憲」後又馬上可以修憲,對外工作經常做國內消費之用,不要說國內感受複雜,外國人又怎知何時才是真的?

要扭轉美中台的三邊傾斜,治本之道只有重新建立決策流程,制定長期治國部署,指令涉外大員策略性討論的能力,否則台灣擁有再好的國際人脈也將無濟於事。

美國大選後是一個新的開始,無論誰當選,台灣都要立刻派員全面與新政權上線互動,深化實質交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