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OBU融資 銀行更嚴苛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麗珠╱台北報導〕儘管台灣央行及中國人民銀行陸續宣布升息,台灣的利率水準仍然較中國為低,引發中國台商可能回台取得低成本資金匯往中國的疑慮,對此,大型銀行透露,央行之前雖已開放台灣母公司可以資產作為擔保品,透過OBU放款給境外子公司,希望將OBU做為中國台商籌資管道,但事實並不然,目前只要涉及放款對象為中國子公司者,因高層指示及考量授信風險,至今根本沒有辦理此類案件,預期在中國升息之後,對中國台商授信將更為審慎嚴苛。

根據央行統計,今年4月底中國宣布實行宏觀調控之後,全體OBU外幣放款餘額由5月份的172.11億美元揚升至8月底的182.33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增加340多億元,平均每月放款餘額增加幅度逼近90億元,顯示宏觀調控之後,OBU儼然成為台商最愛的融資管道。

大型銀行高層直陳,OBU客戶大都以台商為主,中國台商所佔比率不低,惟對於中國營運偏高、國內母公司營運量較低的台商,內部多傾向不給予融資,主要是中國公司營運無法確實掌握,盈餘也不一定能夠匯回來,一旦發生授信風險,可能求償無門。

大型銀行高層進一步表示,事實上,對於台灣母公司與中國子公司共用新台幣擔保品,而向銀行申請貸款匯往中國子公司者,具備官股色彩的銀行幾乎沒有承作此項業務。

大型銀行高層說,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後,授信部門就對台商融資審查更加謹慎,加上中國宣布升息,融資給中國台商債權能否確保令人憂心,因此,將繼續對台商授信案件更加審慎嚴苛。

金管會:台商跨海搬錢 風險高

記者陳中興╱專題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升息後,台灣金融市場已預期台商將「回台搬錢」,對此,行政院金管會相關官員表示,如果人民銀行持續升息,造成利差擴大,則這種現象「有可能」發生。但官員同時強調,台商跨海回台搬錢,必須同時冒台幣兌美元、人民幣兌美元等雙重匯兌風險,加上匯款手續成本,以及中國境內對於外幣存款利息高達20%所得稅,這種跨海搬錢的現象應不如想像中嚴重。

繼美國升息後,我國央行10月份已跟進升息0.25個百分點,中國則遲至前天才升息0.27個百分點,但中國銀行體系平均利率仍高於台灣。官員說,對於在中國進行投資,需要大筆量現金的台商來說,如果有良好的資金調度,將可節省利息成本,但因一般中小企業在中國融資不易,仍以自有資金為主,不過,如果要從台灣搬錢,往往都是大企業的專利。

行政院8月份通過修正國際金融業務條例修正草案,未來只要設有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 )之金融機構,即可透過遍及全台的所有外匯指定銀行(DBU )據點,處理原本只能在總行OBU作業之外匯業務,這項修正草案已列為立法院下會期優先法案。

金管會相關官員指出,台商想從台灣搬錢並不那麼容易,首先,這種操作是在台灣的DBU先用台幣兌成美元,匯入中國的美元帳戶後,再兌成人民幣,因此台商除了要付匯兌手續之外,還必須擔負台幣兌美元、美元兌人民幣的雙種匯兌風險。除此之外,外幣匯入中國,存進中國的外幣存款帳戶,中國會對存戶課徵高達20%的利息所得稅,這看得見的風險與負擔,台商會自行衡量。

但官員也表示,如果人民銀行持續升息,使兩岸利差達一定水準,則台商隔海搬錢有可能發生,甚至人民幣全面升值如果持續被市場預期,將有更多熱錢匯入中國套利,包括台灣在內也會遭中國市場「吸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