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堅持自主路 台灣不孤獨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28日訊】(文/自由時報記者王貝林)

  聖雄甘地說:「我反對暴力,因為它能完成的善,只是短促的,但所導致的惡,卻是長久的。」

  人鏈,做為一種非暴力的武器、非武裝的國防,是「愛與非暴力」的集體意識,可以用最少的犧牲,獲致最大的和平;波羅的海三小國用兩百萬人築起六百公里的人鏈,對前蘇聯的侵吞發出怒吼,波瀾壯闊的決心,堪稱至今最為人稱道的極致。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波羅的海的小國家,在二次大戰的俄德互不侵犯密約中,被迫成為前蘇聯的一份子;不滿命運被操弄的三國人民,在這段秘辛曝光後,再也壓抑不住自由的渴望,選擇在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以手牽手的大愛,蔑視強大的軍事威脅,終於在兩年後用公投的方式,宣示獨立。

  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邊界的喀什米爾,長年夾處於印、巴分治主權爭議及回教、印度教的宗教仇恨中,也讓人間淨土成了火藥庫。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五萬多名喀什米爾人民牽起五十六公里的人龍,反對人口多為回教徒的喀什米爾,繼續接受印度的高壓統治,希望依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透過公民自決方式決定喀省的未來。

  人鏈,漸漸成了喀什米爾吸引國際媒體矚目,以和平方式凸顯主權爭議的經常智慧;印、巴代表目前正展開三年來的首次和談,期待下次的人鏈,成為喀省和平的表徵。

  除了爭取主權,反戰,也是人鏈的常見訴求。

  去年的美伊戰爭,德國有四萬人組成人鏈反戰,巴基斯坦幾千名學童手握和平鴿,與其他反戰團體結成十五公里的人鏈,希望阻止戰爭,西班牙巴塞隆納戲劇研究所成員,也以遭飛彈攻擊後逐一倒下的螺旋狀人體骨牌,描繪戰爭的傷害。

  時序至今,人鏈已被賦予更多的意涵:她出現在政治抗爭、慶祝國慶、緬懷紀念、安全維護,乃至婚禮、表演場合,手牽手的連結,已成了團結齊力、交心分享的國際語言,可以悲壯,更可以歡欣。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當年二二八挑戰暴政、對抗強權的精神,正等待進一步開花結果;百萬人手護台灣,牽伊的手,走台灣的路,要向世界發聲、對中國說不!對台灣來說,過去的二二八,是一段悲情奮鬥的黑暗史;現在的二二八,悲情已經成為歷史,中國的文攻武嚇、飛彈威脅,卻仍是沈重的陰霾;未來的二二八,台灣要進一步將歷史昇華,手牽手、心連心,不分族群,用緊扣的雙手、嘉年華的歡愉,走出悲情、拒絕飛彈、相信台灣、創造未來。

  今天,台灣正在寫歷史!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