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學者專家促成立常設民間選舉政策辯論機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5日訊】(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五日電)台灣2004年總統大選辯論會一波三折,多位專家學者今天出席中央社論壇時都表示,有必要成立常設的民間選舉或政策辯論機構,例如「選舉與公共政策辯論基金會」等,他們並具體建議可從現有的主辦聯盟 (澄社、公視、四家報社)予以擴大參與規模,納入公益和學術團體一起組成。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藍綠陣營二月八日將再次進行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協商,各界高度矚目。

中央社論壇今天舉辦「如何設置一個常設的民間選舉辯論機構」座談會,由中央社總編輯劉志聰主持,邀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所長胡幼偉、中華民國電視學會副秘書長陳正修、公共電視研發部研究員曹琬凌、前澄社社長 (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顧忠華、台灣記者協會執行委員呂東熹等人與會。

對於台灣是否需要一個常設的民間選舉辯論機構,與會人士均表示肯定立場,但由於大選在即,學者專家都認為,避免總統大選辯論會橫生枝節、出現變數,當前以促成辯論會成局為優先,在選後再以現有基礎,擴大參與,推動成立非營利性、立場公正的民間選舉辯論常設機構,會比較恰當。

胡幼偉表示,選舉辯論會是老問題,參與籌備辯論會的人,都知這這是辛苦的工作,除非大家要每四年就痛苦一次,否則需要成立常設的機構。他認為大家應該有一個基本觀點,也就是總統大選候選人的辯論是民主政治的社會教育活動,比候選人個人的勝敗更為重要。

他表示,美國在一九八七年成立民間非營利性、公正的總統大選辯論委員會,經費由民間募款而來;在辦完電視辯論會後,還會舉行座談會,並定期發表研究成果,其定位為民主社會教育的研究機構,完全是從社會教育出發。

胡幼偉說,辯論會對選民的意義很重要,包括提問人非來自競選陣營,民眾可獲得宣傳味較不濃的資訊;在台灣尚未完全脫離激情的選舉局面,選民可在理性情境下了解政策;另外,選民也可藉此機會比較候選人對同一議題的不同主張。

對於成立常設辯論機構,他認為曾參與過的團體,如澄社、平面和電子媒體、公益團體等都可成為核心成員,並可納入政治類、傳播類學術團體,這個機構如果成立可叫做「選舉與公共政策辯論基金會」;胡幼偉強調,這個機構絕對是非營利、非黨派、公正的機構,還必須有例行的研究和教育。

顧忠華表示,對候選人而言,參加辯論是義務,不是權利;東方社會崇尚「為政不在多言」,好像政治有一種神秘的權威,但是他要呼籲大家解開迷思,因為公共辯論越來越重要,而總統辯論意義很大。

顧忠華贊成設立辯論常設機構,不過台灣當前生態可能需要以聯盟的方式,他說,目前已有一個聯盟,在這次舉辦總統大選辯論不會再增加聯盟成員,所以暫時無法有常設機構。但在選後如果要成立常設機構可再網羅公益、學術團體,讓權威性大一點;他也期待大選後成立胡幼偉所說的「選舉與公共政策辯論基金會」。

顧忠華說,現有的選舉辯論聯盟是比較臨時的組合,如果有常設機構,可設立明確遊戲規則,讓候選陣營遵守,也象徵台灣邁向公民社會。

曹琬凌指出,二○○二年市長選舉辯論已立下基礎,台灣的選舉辯論是朝良性發展;至於是否該成立常設選舉辯論機構則可選後再談,如果要設立,應該是無官方色彩,以及公正、超然、客觀的立場。

陳正修表示,有關選舉辯論機構成員問題,在媒體代表部分,目前無線、有線電視都有協會,可透過協會去協調;此外,迎接多媒體、數位化趨勢,未來會出現許多通路,他建議也可納入考量。

呂東熹也指出,希望在這次選舉之後,成立常設選舉辯論機構,讓辯論會機制更固定,同時也更專業和公正。(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