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足跡(七)

章冬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9日訊】七、有辱使命

一段一段的材料陸續地整理出來了,可是還得往一起串綴啊。秋雯在電腦前琢磨著。

他反覆地看著寫出來的東西。

乾脆,先這麼寫著,寫完再說。也許一段一段的故事都講出來了,讀者自己心中也就有了整體輪廓了,有些細節忽略了也不會影響整體效果。那樣的話,不用特意做連接了,也不用過多地做情節交待了,會省掉不少麻煩,還能使讀者節省不少時間,而且串綴不好還會有呆板的印記。使故事不那麼生動。再說了,人走路,都是邁步走的,而不是虫子似的爬著走的。所以每個腳印都是相對獨立的、有距離的。但是總體看,腳印還是成串的,這是符合生活常識的,所以寫‘足跡’就得這麼寫。

他被自己這荒誕不經的邏輯也逗樂了。

於是,繼續整理下去。

可是,寫了一會兒,心裡又起不平、又生疙瘩,站起來又到隔壁問孩子。

“是你二哥不讓放真象劇,還是你自己貪圖安逸,沒有主動到你姨家放給大家看?”

孩子支支吾吾,什麼人湊不齊呀,沒人張羅啊等等。

看得出,是孩子正念不足,貪圖安逸,把正事給忘了。從拿回的照片就可看出,一個個東倒西歪的看電視模樣,對那套變異、敗壞的東西津津有味。一打聽,果然是每天早上睡到上午10點,然後瘋狂逛街、購物。回來盡情吃喝,整個一個沒有正事的氣氛。他很早就對此大有非議,所以盡量不讓孩子接觸那種環境。但是人都是好逸惡勞,孩子心裡嚮往這一切,他非常明白,前後聯想起來,心中更加氣恨。

他強壓氣恨,盡量平靜地數落孩子。直到孩子眼圈濕潤,還是不放過。

實在有點寫不下去了。思路已經亂了。於是,漫無目的地瀏覽網站。

是這麼回事。

新年前,他們爺倆商量好,把大移動硬盤帶到大理,把裡面的很多講真象的CD片放給孩子姥姥她們看。孩子當時很積極,自己把硬盤裝進衣兜,然後縫好。還帶了些裝機的光盤,以備萬一。因為孩子自己會處理電腦的一些問題。他爸爸一再囑咐路上多發正念,特別在車站等場所。

孩子欣然應允,信心十足。秋雯也很滿意。

在臨上車的前一天晚上,孩子發燒了,渾身痛,早上發正念勉強支持。於是,爸爸幫其在法理上悟,知道是邪惡的干擾,不讓你去救度有緣人。這樣,正念否定邪惡的迫害,再堅持發正念,到晚上臨行前,體溫基本正常了,也不渾身無力了。

娘倆回來時,他頭一個問題就是問片子放了沒有?

回答是失望的。所以,秋雯一陣一陣的對此事動心。根據以往的經驗,心裡想像著那幾口人貪圖安逸,嬌慣孩子,慧根很差,等等的一幕一幕。於是,越發的氣恨,想出這樣那樣的惡毒之念。

最後,他告訴孩子說,“你有辱使命。”

可是,孩子還是對此認識不深,可見,與其他精進的小弟子比,這孩子差的很多,著重是學法不多啊。雖然也發了一些真象光碟和一些小冊子什麼的。

聊以自慰的是,孩子把一盤大法歌曲磁帶留給了姥姥。

這一天,他魔性暴露很多。小的忍辱吞聲過去了,當對著那個剛從街上回來的大的發魔性時,人家可就不那麼客氣了。老婆看到他敬酒不吃吃罰酒,最後把他一頓臭罵,給罵老實了。

他只好回頭找自己的不是了。

(待續)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4-01-24北京消息:據法新社星期六報導,原中共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保外就醫是由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批准的。這個消息是接近陳希同的作家陳放透露的。陳放曾經根據陳希同等腐敗案件寫成小說《天怒》,該書在1997年出版後被禁。
  • 張飛是《三國演義》用濃墨重彩著力刻畫的一員猛將,他叱吒風云,威猛
    無敵,粗豪直爽,嫉惡如仇,是人民群眾十分喜愛的英雄人物。“或虐張飛胡
    ,或笑鄧艾吃”,至少在唐代,張飛就已經成了民間藝人所著力刻畫的人物。此
    后,張飛式的威猛粗豪的人物也就成了通俗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動的性格
    類型,像李逵、魯智深、程咬金、牛皋等人物身上,都有著張飛的影子。而張
    飛,也成了粗豪的代稱。
  • 由「北京興華智源管理科學研究院」主管、「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協辦的「世界華文微型小說月刊」,為擴大影響及與世界各國華文讀者交流,特敦聘海外十七個國家地區的知名作家、教授、學者出任該月刊的顧問。
  • 楊銀波,1983年生於中國重慶,現為《大紀元》專欄作家、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員。《野草瘋長》初創於2000年7月,系作者少年時期唯一一部非政治性長篇小說,全長22萬字。該長篇小說後因「太野太瘋」(北京某著名出版社某編輯語)在大陸未獲出版。其感觸性語言,今摘錄少許,首發《大紀元》。
  • 這是小說《紅樓夢》第一回中的瘋跛道人在甄士隱面前唱的一首勸世歌。實際上,是作者借道人之口,說出自己勸戒、喚醒世人的話。而整個《紅樓夢》的故事,無非是作者對這一勸世歌的註釋和具體化罷了。
  • 公元二零零零年深秋時節。華北平原上一個罕見的寒風陣陣陰霾沉沉的白晝。從烏縣公安局傳開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一位年輕女子在被審訊時從公安局六樓的窗口摔下來,當場死亡。公安局的人說是畏罪自殺。可是縣城裡的傳聞就不同了:“那女子死的太慘了,渾身都是血啊!……”“聽說被公安局審訊了兩天兩夜,打的都不會動了,哪裡還能跳樓?”“哪裡的女子?究竟犯了啥法啊?”“只聽說是個法輪功!去北京,被抓回來了。”“過去的皇帝還允許擊鼓鳴冤哩!”“上北京,不就是有冤去告狀麼?!”……
  • 呂良偉日前在上海透露,本月就會在香港召開《上海灘》續集劇本的策划會議,以求明年正式開拍。另外,他買下阿來小說《塵埃落定》的電影版權之后,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已經定下將和一家美國公司合拍此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