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台湾的民主化之路可为大陆之师

余杰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3月17日讯】由于在大陆资讯受到严格限制,关于台湾大选的信息,唯有从凤凰台看到一点点的、带有明显的偏向的内容。不过,大选中两位总统候选人连战与陈水扁的电视辩论,却让我耳目一新。虽然这两位候选人我都不太喜欢——连战难改其公子哥儿的排头,陈水扁则过于讲究权谋,但总统候选人公开在电视上辩论,在台湾却是第一次。有大陆网友在网络上调侃说,不知道胡锦涛有没有胆量在电视上与连、陈二人来一番关于统独的辩论,并向全球直播?我想起八九学运中,李鹏被王丹、吾尔开希等几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顶得无话可说的情形来,中共的领袖们照着稿纸念几页尚能应付过去,他们哪里敢上电视与对头辩论呢?他们既没有这样的智力,也没有这样的口才。

旁观台湾大选,我却也不完全是旁观者的身份。对我来说,台湾民主化之路可为大陆之师,中国大陆民主化进程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台湾模式”(尽管“台湾模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台湾的民主化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血和暴力事件,政党轮替也通过选举的方式和平进行。新闻自由与反对党的合法化几乎同步进行。军队迅速由“党军”转变为“政府军”,只负担国防事务,而不干涉内政事务。这些经验对于大陆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台湾的民主化之路,大致有这样一些标志性的事件:

一九八七年,蒋经国宣布台湾地区解除戒严,至此多党制合法化,报禁打开。

一九八八年元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总统。蒋经国的去世,意味着台湾蒋家王朝的终结和强人政治的结束。

一九八九年,依据新通过的“人民团体法”,由党外人士组成的民进党取得合法地位,成为正式的反对党。同年,大陆发生“天安门事件”,民主运动招致大屠杀,大陆重新回到更加独裁的时代,台湾民众对于统一彻底失望。

一九九一年,全面改选国大代表,在一九四九年大陆地区选出的国大代表全部退职,本土化得以展开。次年,全面改选立法委员。

一九九四年,直接选举台湾省省长、直辖市(台北、高雄)市长,同年通过宪法增修条文,直接选举总统。省长选举方面,国民党宋楚瑜当选首任民选省长。台北市市长选举,民进党陈水扁当选,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台北市首次由反对党担任市长。高雄市市长选举,国民党吴敦义当选。

一九九六年,首次直接选举总统,现任正、副总统李登辉与连战代表国民党,以百分之五十四的选票再次当选。

一九九七年,举行县、市长选举,二十三个县、市当中,民进党获得十二个县、市长席位,首次超出国民党掌握的县、市数量,开启“地方包围中央”的政治态势。国民党政府开始进行“精省”(精简省政府),停办省议员与省长选举。

一九九八年,第二届直辖市市长选举和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市市长选举,由前法务部部长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击败现任市长陈水扁。高雄市市长选举,现任市长国民党吴敦义败北,民进党谢长廷当选。立法院由国民党取得过半数席位,民进党仍然是最大反对党。

一九九九年,国民党李登辉准备交棒,“连宋配”(连战、宋楚瑜)合作不成,国民党确定推出“连萧配”(连战、萧万长)。宋楚瑜确定参选,国民党开除宋党籍。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宣布脱党参选。非新党党员李敖代表新党参选。

二零零零年三月十八日,举行第二次直接总统选举,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百分之三十九点三的得票率当选总统,结束国民党五十多年的执政地位。同年五月二十日,陈水扁、吕秀莲宣誓就职。失去执政权的国民党主席李登辉辞去主席职位。以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四的得票率落败的宋楚瑜组织亲民党,结合成第三股政治势力。

二零零一年,亲李登辉人士组成“台湾团结联盟”,成为民进党之外,另一台独色彩浓厚的政党。国民党撤销李登辉党籍。十二月一日,举行民进党执政后首次立法委员和县市长选举,立法院中民进党跃居第一大党,国民党地位大幅滑落,亲民党崛起,但三党皆不过半。

二零零二年,台北市、高雄市市长市议员选举。台北市长马英九投入竞选连任,民进党推出李应元参选;高雄市长方面,国民党推黄俊英迎战现任市长民进党的谢长廷。结果是马英九、谢长廷连任成功。

如今,大陆既没有任何一个共产党之外的反对党,就连乡村选举也停滞不前,跟台湾相比根本就是“两重天”。未来要推动大陆民主化的进程,既需要像蒋经国那样的专制体制内的开明派,也需要像雷震和殷海光那样有智慧也有勇气的知识精英,更需要无数热爱民主自由的现代公民。以台为师,恐怕是大陆最好的出路。在此意义上,台湾乃是一块二两拨千斤的“墙角石”。(二零零四年三月十日)

大纪元首发 转载请注明大纪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余杰﹕谁把教师当“蜡烛”?
【专栏】余杰﹕最后的腐败
【专栏】余杰﹕斯大林与老教堂
金钟:回到中国文人传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