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意識崛起導致國親敗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台北報導) 台灣國民黨和親民黨聯盟在3月20號的台灣大選中敗北。盡管人們對其失敗的原因持各種不同看法,但是有一點似乎比較一致,那就是,台灣意識的迅速崛起使在野黨處於被動地位,無法跟執政的民進黨抗衡。

*民進黨打本土牌 在野黨被動*

去年三月連宋宣布結合的時候,各種民調都顯示,國親聯盟以百分之二十的幅度領先自己的對手。但是時隔一年,一直不被看好的陳呂配竟以些微差距贏得大選,連任成功。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歸功於陳水扁就任總統以來台灣意識的迅速崛起和選戰中民進黨打出的本土認同牌。

對於這一點,國民黨立法委員孫國華深有體會。他說,國親結盟後提出了各種政策主張,並擬定了25個政策白皮書。但是,“我們的對手民進黨非常聰明,知道在這些問題上,他們沒有勝算的機會,所以六個月以來不斷提出國家認同問題、主權問題、族群問題。”

*自認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者越來越多*

孫國華說,選舉中出現的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台灣意識的迅速崛起。他說,“過去,我們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跟中國無關。”

*一位博士的思想轉變*

密西根大學博士、目前在台北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陳佩君,跟許多年輕人一樣,經歷了思想轉變的過程。她說,她原先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可是,她剛去美國留學的時候參加一個研習營,一名中國學生介紹說自己是中國人,令她十分尷尬,不知該如何介紹自己。

陳佩君,“怎麼會他們也是中國,我們也是中國呢?世界上不應該有兩個中國吧!我不能說他們不是中國,我們是中國呀。他們有十億人口,你去問任何一個外國人,他都覺得他們才是中國。那麼我們也不能說我們是同一個中國,如果是同一個中國,他們怎麼會拿飛彈對著我們。這一切都讓我想,可能這之前我深深相信的並不是真的。”

*本土認同力量跨越族群和年齡*

在這樣的土壤之下,陳水扁的公投主張點燃了人們的熱情,把認同本土的人民集結起來了,228手護台灣的大型活動更是顯示,本土認同的力量已經跨越族群和年齡,強烈地震動著台灣社會。

*連宋一退再退*

這股衝擊力使連宋一退再退,步步為營。暨南國際大學教授翁松燃說,連戰原來主張“一中各表”,但是後來改變立場,接受了“一邊一國”的概念。此外,他一開始反對公投,可是當他發現民意贊成公投後,又表示擁護。然而,當美國人表示反對後,他又再次提出反對。

翁松燃說,“在競選過程中,連戰在國家認同這個問題上也改變了立場,採納了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建議,同意台灣獨立應該是泛藍可以接受的選擇之一。”

翁松燃教授認為,這是一個根本的、重要的轉變,並將影響到國內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台灣跟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

*台灣競選人不敢再提一中原則?*

翁松燃說,“一個中國的原則將不被主流民意所接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將是影響所有政治活動的一個持續因素。果真如此,未來就不會有任何一名競爭公職的候選人對此敢於大聲反對。北京即使堅持把一個中國原則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因為台灣是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讓步的。”

*本土化被視為民進黨專利*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認為,盡管藍營進行了政策調整,但是未來仍將難以在這方面跟民進黨競爭。盛治仁說,“以前,他們是統一的鼓吹者。過去10年來,本土化運動興起後,他們不再說他們支持統一了。不過,人們把本土化視為民進黨的專利,在這方面他們根本無法跟民進黨匹敵。”

*國民黨被貼賣台標籤*

國民黨立委孫國華無奈的說,在競選過程中,國民黨被貼上各種標籤,比如出賣台灣,共產黨的同路人等等。孫國華說,“五十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已經夠壞了,可是台灣要更加糟糕。現在選舉就要過去了,陳水扁總統又要談和解了,又要呼籲把分歧拋在身後了,又要表示希望跟中國對話了。不過我敢保證,等下次選舉到來的時候,這一切又會捲土重來。”

不過觀察家注意到,上一次陳水扁獲得39.3%的選票,執政四年來其合法性就一再受到挑戰;這次選舉,他雖然跨過50%的門檻,但是領先幅度不過0.22%,仍將面臨跟上次類似的局面。問題是,國親聯盟將採取什麼樣的步驟來因應本土化運動的潮流,特別是將如何面對陳水扁推動2006年制定新憲和2008年執行新憲的計劃。(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