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杀一儆百 劣质奶粉仍存在

标签:

【大纪元8月16日讯】(亚洲时报垚远8月16日报导)经过中国中央政府的大力调查,有关当局终于把54家劣质奶粉生产企业被列入首批“黑名单”。不过,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商人只要在地方工商部门领取了新的执照改头换面一番后,依然可以继续危害人间。有意见就指出,一份黑名单不但不可能杜绝劣质奶粉的生存空间,恰恰相反,它正好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疲弱。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8月12日宣布,54家劣质奶粉生产企业被列入首批“黑名单”。据悉,这些被点名的企业被责令停止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制假原料及产品已被质检部门查封,其中30家企业移送公安部门立案调查,10名涉案人员已被刑事拘留,5名企业法人代表被公安部门通缉。

事情始于安徽阜阳的毒奶粉事件被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后,在中国各地也都响起一片严查劣质奶粉的号角,事情在中央政府派出的调查组介入后有突破性进展,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经过一轮大费周折的调查后,各式各样的劣质奶粉纷纷浮出水面。

据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以来,中国全国质检系统按照国务院开展食品专项整治的部署,以奶粉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监督抽查、无证查处、打假治劣行动。全国496家奶粉生产企业全部接受了检查, 34个制售假冒伪劣奶粉的黑窝点被取缔。

质检总局还要求54家企业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辖区内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要彻底没收劣质产品及原材料,依法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关闭企业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建议,对限期整改的要指定专人重点监督,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追查涉及企业劣质奶粉的流向,绝不让劣质奶粉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在舆论的巨大压力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下,这次的毒奶粉事件总算有了交代。不过回顾事情的发展轨迹这一份黑名单确实来之不易,而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体制的疲弱。

轰动一时的安徽省阜阳市的毒奶粉事件,始于今年3月有媒体披露当地有婴儿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导致至少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其时,毒奶粉早已在当地横行无忌一年有余。事件引起舆论普遍关注,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更亲自作出批示要求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事情才开始备受各地政府重视,而其后掀起的全国严查劣质奶粉行动中,真相更为令人震惊,劣质奶粉几乎蔓延全国各地。

随后,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带队,公安部、监察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参加的国务院调查组抵达安徽阜阳,在一轮深入调查后,这份黑名单的出台是耗费了国家专门调查组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已经是不言而喻。

而近期中国各地不断涌现的伪劣产品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广东假酒、河北毒韭菜、龙口有害粉丝、四川的“敌敌畏泡菜”……中国的食品安全网已是破洞处处,如果每次事情都是留待中央关注立令撤查,恐怕最后也只是国家专项调查组疲于奔命,而更大的悲剧往往却早已发生。

另据质检局负责人表示,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黑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发布,目的是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惩戒食品质量违法失信行为力度。实际上,这份黑名单虽将不合格奶粉产家曝光于人前,不过这显然并不能就此阻断不法商人的步伐,在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往往也会让它型同虚设。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商人只要在地方工商部门领取了新的执照改头换面一番后继续换汤不换药地继续危害人间,而对于财可通天的不法商人而言,这个漏洞并不难找。据有关报道,在国家调查组深入阜阳调查毒奶粉事件后就发现,在阜阳市工商部门今年初查封了33种伪劣奶粉后,伪劣婴儿奶粉改头换面,仍旧横行安徽阜阳农村市场。由此可见这绝非妄言。

对于近期中国各地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国国家质检局官员承认中国的食品安全法的确尚有未完善之处。显然,单靠“黑名单”来抵制层出不穷的伪劣产品并非明智之举,要挽回民众的信心,食品监督体制的完善,再加上有效的舆论监督,才是关键。(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广东怀集孪生大头娃 当地政府爱莫能助
中国要求进口婴儿乳粉须符合强制性标准
中国毒奶粉事件2名责任人被捕
浙江劣质奶粉案主嫌犯在邯郸落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