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學者認為北京攻台條件不成熟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王怡茹台北報導) 台灣軍事專家分析,到2005年,北京軍力將會超過台北,加上陳水扁曾經提出在2006年制憲,因此分析家推測北京可能在2006年對台發動奇襲斬首攻擊。不過,星期五在民進黨內部舉行的研討會中,與會學者懷疑2006年海峽爆發戰爭的可能,但是也呼籲台灣正視大陸穩定發展可能對台灣造成的威脅。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楊志恆以天時、地利、人和三項標準否定了大陸在2006年對台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楊志恆說,天時指的是國際情勢發展。北京如果要發動攻擊,外界環境必需要是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加上美國因為台灣修憲可能破壞他在東亞的利益,因此不想協防台灣。

地利則是指北京政府借由海軍的擴張,將海權擴展到東海,南海,甚至台灣東岸海域。楊志恆認為目前共軍發展遠洋海軍已經有所成就。他舉出最近‘中華神盾’和‘現代級’驅逐艦都裝配了巡弋飛彈,加上核動力潛艦,基洛級艦,組合成為對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強大威脅。

在人和方面,楊志恆強調北京利用經濟誘因造成台灣人民反戰的心理。同時大陸國內民族主義高漲,兩岸人心的消長可能鼓動大陸對台鷹派採取行動。

*大陸攻台條件未成熟*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楊志恆認為,在這三項條件中,大陸目前在地利,也就是軍力的發展最有成效,但是要完全成熟,還得等到2010年。在北京發展的同時,也就是台灣的機遇期。他說:“對中共來講,最近幾年他的發展比較有利的就是靠他自己的海空軍的發展來營造對他有利的戰爭態勢。但是中共自己也估計,還要到2010年才有可能。至少還有5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對台灣來講是一個戰略期。我們怎麼扭轉天時:在外交,國際環境上有所作為,在地利上,如何反制中共海軍的擴張,還有人和,如何加強心防,這是未來我們發展的方向。”

這場討論會是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所主辦的一系列關於兩岸關係的論壇。主持人是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李文忠。李文忠長期擔任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委員。他也認為2006年的時間表仍然值得懷疑。李文忠說,大陸首先要考慮對台發動戰爭可能承擔的風險,包括戰爭可能對大陸造成破壞,能否速戰速決,如果拖延戰爭,導致美國參戰,是否有抵擋美軍的能力。

李文忠進一步解釋,就算解放軍贏得戰爭,但是可能遭遇到國際封鎖,國內經濟衰退,領導核心權力鬥爭,和台灣因為不滿北京統治,仍然爭取獨立等等的挑戰。

台灣行政院長遊錫昆公開表示,解放軍曾經多次操演對台灣實施類似美國攻擊伊拉克的奇襲斬首行動。但是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楊志恆卻懷疑解放軍是否能夠進行斬首作戰。他提出分析,表示解放軍是從去年美國對伊拉克作戰以後,才開始考慮吸收斬首作戰,一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成型。同時斬首戰最關鍵的是戰場經營的能力,也就是戰場情報搜集,這是解放軍所欠缺的。

楊志恆說:“閃電戰和斬首戰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能力像美國那樣可以控制戰場,整個戰場都能掌握,也就是所謂戰場經營的能力。中共信息化還沒有成熟,要打閃電戰和斬首戰,並沒有這種能力。”

楊志恆強調,未來北京將結合國防發展和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紅火的時候,國防能力的提升值得台灣關注。他說:“最高領導人,中央軍委江澤民剛剛強調,審查國防預算的時候,特別強調,國防預算將會隨著經濟成長的比例同步增加,這個才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應嚴肅對待奇襲斬首戰略*

對於奇襲斬首的戰略,歐亞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施子中卻認為應該嚴肅對待。他指出奇襲斬首戰略的兩個層面,分別是破壞重要軍事設施,和暗殺國家高層領導人。

施子中認為雖然目前解放軍的高科技作戰能力仍然不足,到2005年也還無法形成對台作戰的絕對優勢。但是台灣仍然應該嚴陣以待,包括加強領導人的安全戒備,強化三軍聯合作戰的指揮系統,採購包括反潛機、潛艦、導彈等在內的防衛作戰武器。他說:“我們最大的武器威脅還是導彈,導彈的防禦能力還是我們強化防禦能力裡的第一優先,其次是潛艇,水下防禦。”他還說:“我們沒有辦法和中共進行對等的軍備競賽,但是我們可以實施一種不對稱的建軍。我們可以相對作為戰略嚇阻的武力,講白一點就是中長程的導彈。”

*台灣應主動向北京發說帖*

歐亞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施子中認為,盡管大陸不時釋放對台動武的言論,但是並不表示武力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唯一方法。台灣應該主動向北京發出說帖,表示目前北京正在發展經濟,戰爭將有害於經濟的成長,作為預防戰爭的切入點。他說:“中共把未來20年的發展看作戰略機遇期,不可多得的機會。他的發展不光是對我們,而是瞄準美國,迎頭趕上,所以在這段時間他要和平崛起,也不願兩岸發動戰爭。”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李文忠也指出,盡管大陸在2006年不一定對台灣造成威脅,但是在20年的發展之後,如果形成亞洲強權,台灣就是北京急於解決的問題。在面對解放軍擴張軍備的同時,還應該注意他們軍事事務改革的腳步,已經超過台灣。因此台灣除了加強軍購之外,國防觀念和組織的改革,都是維護台灣安全的必要條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