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 容忍是財富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有一農夫挑著木炭到縣城去賣,正當他氣喘噓噓挑著擔子上坡時,迎面來了一位白髮老人,老人問他:“小兄弟你木炭挑往哪里?”賣炭人喘著氣說: “到城裏去賣。”老人又問:“你這木炭挑往哪里?”賣炭人還是耐心地回答老人。可是,老人還是接連不斷地用同一句話問個不停,一直問到一百遍, 那個賣炭人也一直耐著性子回答了老人一百遍。

終於到了坡頂,賣木炭人想放下擔子休息一下,他發現剛才那位老人怎麼不見了?定睛一看,原本自己挑的木炭不見了,擺在自己身邊的,竟是一擔金光燦燦的金子。

於是,賣炭小夥子把金子挑回家裏,把金子分給了家鄉的窮苦人,一時間,小夥子寬容忍讓、百問細答得來的財富,使得全村人及附近十裏八鄉的窮人都富裕了起來。

編後語: 故事中的農夫有着很高的道德涵養,故能感動仙人。更可貴的是,他不貪心,面對金光閃閃的財富,他想到的是更多窮苦的人。如此胸襟當然是天下最富有之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前,有一座小村莊,叫作西村,而在西村的另一頭則是東村。西村和東村僅隔一座山,但西村的人卻從未到過東村,為什麼呢?
  • 有名的「八仙過海」民間故事裡,何仙姑是被視為法術最高的一位。她的高超法術是藉著手中一支蓮花施展出來。聽說有一次,兩個名叫張虎和趙豹的惡少,到廟裡遊玩,看見壁上的八仙圖有多處破損,唯獨何仙姑像沒有絲毫殘缺,色彩如新像是剛畫上的一般,對仙姑的法術益加敬佩。參觀之後,他們即跑去賭錢,賭到半夜贏了不少,在回家的路上,張虎說:「今天真是感謝何仙姑的護祐,我們應該去供一炷香才好!」趙豹不信,反而逗弄說:「不錯不錯!不過該買炷大斗香供何仙姑面前,明天才會大贏特贏,我的眼睛快睜不開了!抱歉我要先走一步!」 花的故事

  • 您知道廟裡的木魚和棒槌是怎麼來的嗎?聽說這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
  • 從前有個人,30多歲才成婚,到40歲生了個兒子,夫妻倆十分高興,為了兒子衣食無愁,整天拚命幹活,以為這樣可以為兒子積下些錢財。平時對兒子百依百順,把兒子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儘管這樣寵愛兒子,卻不能博得兒子歡心。
  •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他很窮,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 奉化棠雲鄉有個小小的汪家村,村裏居住著“劉貝胡成董、駱朱毛竺鍾”等十多個家族。和睦相處,親如一家。這個優良傳統是從汪家汪老太公時形成的。
      
  • 這是我祖父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 從前有兩個叫化子阿興、阿旺。無家無小,每日風裏來,雨裏去,住在半路涼亭裏同吃同睡同討飯,結成了一對好朋友。
      
  • 從前有個人,30多歲才成婚,到40歲生了個兒子,夫妻倆十分高興,為了兒子衣食無愁,整天拼命幹活,以為這樣可以為兒子積下些錢財。平時對兒子百依百順,把兒子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儘管這樣寵愛兒子,卻不能博得兒子歡心。
  • 諸葛亮生在漢靈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點是琅玡郡,由於父母早亡,由叔父撫養成人,在天下大亂的時侯,他的兄弟姊妹隨叔父一起來到荊州。過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