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的四大天王 从暹逻王到歌剧魅影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月2日讯】自由时报 文/符立中 百老汇曾经捧出一代又一代的天后,从伊瑟梅曼(两座东尼奖 )、玛丽玛汀到安琪拉兰丝贝利(各四座 )、丽莎明尼利和洛琳白考儿(各两座 ),影视歌数栖,星光熠熠,交会出璀灿光芒;相较男星之下,虽也出现家喻户晓的巨星,歌舞造诣却相形见绌。

  不过每一行总有该最拔尖的天王,《国王与我》的尤勃连纳、《窈窕淑女》的雷克斯哈里逊和《音乐人》的劳伯派斯顿,明星光环已与角色人神合一,亦在好莱坞大放异采,是百老汇黄金时代三大天王。再转进跨国托辣斯时代后,《歌剧魅影》的麦可克劳福也急起直追,不但在经典的程度上并驾齐驱,亦为正统歌唱演员争一口气。从暹逻王到歌剧魅影,百老汇的类型变化历历在目,亦为歌舞的发展历程,刻下沧桑的注记!

 和芭芭拉史翠珊等“歌星”迥异:尤勃连纳、雷克斯哈里逊和劳伯派斯顿皆演员出身,后两者甚至早已是好莱坞的男主角,他们“下榻”百老汇,无非藉“明星”招徕票房。但由于其戏剧魅力,不但将首演场次推至数千场纪录,亦奠定角色的经典地位。

光头影帝尤勃连纳

 毕生演过四千多场《国王与我》的尤勃连纳,生于东北库页岛,蒙古与吉普赛身世使他蒙上神秘色彩,成为国际风尚的代表。二次大战美国跨足太平洋及远东,逐渐兴起东方热。这种“国际主义”和以往好莱坞的异国情调截然不同,后者如《香笺泪》、《上海特快车》强调东方是神秘、致命的冒险地;前者则寻求东西对比的沟通了解。由于中国和日本在二次大战居于关键,话剧界早就反应在《苏丝黄的世界》、《秋月茶室》上,阮兰丝着高叉旗袍唱《叮当歌》的旖旎风情更风靡一时。四六年歌舞界推出《琵琶记》,被誉为“最富诗意的凄美之作”,由玛丽玛汀演赵五娘,新人尤勃连纳扮戏份不重的负心汉。票房虽失败,却串起两人友谊,并吸引罗杰斯和汉默斯坦。

 理察罗杰斯是成名于三○年代的音乐剧名家,先与哈特合作〈可笑的情人〉等传世名曲;哈特酗酒后,在剧场工会撮合下改与《演艺船》词家汉默斯坦合作。一出没明星出场的《奥克拉荷马》大轰动,也造就这对拍档无人能及的地位。《奥》和《旋转木马》对美国乡土人情的刻划鞭辟入里,到了“南太平洋”场景开拔到二次大战,他们关注的乡土子弟来到法属天堂岛上,和殖民及土著文化所产生的冲突和交流;结果不但“跨界”荣获普立兹文学奖,票房更大获成功!

 玛丽玛汀登基为新天后,遭大都会淘汰的男低音平札咸鱼翻身(罗杰斯喜欢浓厚的歌声,玛汀与平札外,还曾为华格纳女高音屈贝儿写《浮生若梦》——这正是为何电影《真善美》的茱丽安德鲁丝与罗杰斯期盼的声乐效果有落差 ),在国际主义上的创作也导引至暹逻的《国王与我》、华人的《花鼓歌》及阿尔卑斯山的《真善美》。

 《国王与我》改编自真人真事,黑白片时曾由齐格菲歌舞团台柱艾琳邓和雷克斯哈里逊搬演,和歌舞界渊源极深。罗杰斯、汉默斯坦应葛楚劳伦丝之邀量身打造,主角当然是夺得东尼奖最佳女主角的她;但尤勃连纳凭剑眉星目、精湛演技和猛男身材也勇夺最佳男配角,劳伦丝未几病逝,焦点转成为他。《国》剧热演三年,尤勃连纳跃登明星,搬上银幕时,女主角还由他选定黛博拉蔻儿担纲,这是极大的荣誉。他在五六年同时以《真假公主》、《十诫》空降好莱坞,一举夺得奥斯卡,成为首位歌舞影帝,光凭此点,就足以永垂青史!

英国爵士雷克斯哈里逊

 奥斯卡史上几次大对决,包括《纽伦堡大审》对《西城故事》、《雄霸天下》对《窈窕淑女》、《齐瓦哥医生》对《真善美》到《冬之狮》对《孤雏泪》都是歌舞片胜出。证明后者尽管深度稍逊,但整体歌舞作业展现高度专业化的技艺体系及票房魅力,正是好莱坞的金字招牌。但到演员这项,就显现出歌舞不能和严肃戏剧同一裁量的弱势;截至目前同一角色东尼奖和奥斯卡双料得主只有尤勃连纳、雷克斯哈里逊及《酒店》的乔伊葛雷。

 雷克斯哈里逊在四大天王中嗓音条件较弱--尤勃连纳宽厚有膛音,音色突出,共鸣优美,除少数音准稍逊,感情丰沛威风凛凛,充份表达戏感的变换;《音乐人》是招摇撞骗但不失善良的小人物,因此劳伯派斯顿平实的音色恰恰切合这层特质,他发声宽广、宜喜宜嗔,终成一代名伶;雷克斯哈里逊语言准确度居冠,他运用从真音到假嗓全副音域,抑扬顿挫,难缠音节尤其切落精准,搭配栩栩如生的戏感,将以往注重声乐线条的歌曲导向宣叙调般的“说唱”,对百老汇影响最大。
 
《音乐人》与《歌剧魅影》

 自雷斯哈里逊大获成功,转演歌舞剧的明星不胜枚举:费雯丽、洛琳白考儿到休杰克曼、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都是成功例子,这其中包括扩音器材精进降低唱现场难度、作曲风尚转变都是主因。但歌曲过度台词化也使百老汇转入黑暗时代;在黄金时代的末期,《音乐人》已偏向说唱,但仍不乏悦耳旋律如鼓号乐队必演的《七十六把长号》,就凭此曲之威,同届的《西城故事》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在东尼奖捞到最佳编舞而已!

 劳伯派斯顿是四人中歌舞经典最多的,后来凭《我愿意》再夺一座东尼奖,并在《雌雄莫辨》抢尽茱丽安德鲁丝风头。笔者点出三天王的演员出身,除了强调歌舞剧唱作通常“女重于男”,亦为突显《歌剧魅影》的可贵。
 
 一般论及该剧必谈歌剧,其实剧中泰半音乐血源来自摇滚!歌剧的主要连结在文本:剧名Phantom of the Opera之所以不应翻成“剧场魅影”在于指的是怪客、巴黎歌剧院及歌剧本身“三位一体”——剧场是永远见不得光的所在,这等同魅影和歌剧的神秘和原罪来源,因此魅影不唱歌剧反而唱起摇滚,除了商业考量,亦有文本上的对比的效果。魅影的旋律从低到拔高,接近重金属摇滚嘶吼的特质,该剧之所以不像摇滚乐声腔那样单调,除了麦可克劳福从小熟习声乐的质感,洛伊韦伯以管弦技法充填出华丽肌理,亦是一大功臣。

 洛伊韦伯成长期适逢披头四崛起,英式摇滚日后成为其法宝。摇滚音乐剧并不缺货,《火爆浪子》,《冲破黑暗谷》甚至他自己的《万世巨星》都更具前瞻;《歌剧魅影》不列入此类是因缺少摇滚最重视的原创及批判性。该剧摇滚技法主要套用“皇后合唱团”首创的华丽摇滚(Glam Rock ),尤其是〈歌剧院一夜〉和〈波希米亚狂想曲〉。

 该团主唱麦考利崇拜歌剧女神卡芭叶(Caballe ),聆听两人对飙的“巴塞隆纳”专辑,麦考利天赋异秉的高亢穿透力不亚于卡芭叶,宛若冰火同源剑光离合;以此对比魅影与女主角的二重唱教人惊异其相似度:莎拉布莱曼透明清亮宛若卡芭叶,而麦可克劳福虽无透亮金属色泽,声乐功底却更稳定。

 而且,相较音色虽美却变化不多的莎拉,麦可克劳福能以丰富的层次推进剧情进展,使女主角的透明宛若“欲望投射体”,成为戏剧塑造的一环,掩盖莎拉唱音乐剧戏味刻划不足的缺憾。这也正是东尼奖为何肯定他、而未颁给莎拉;她无疑是十分杰出的歌者,演唱会在音效、服装机关等搭配下高潮不断,但绝非少数台湾媒体乱封的“音乐剧天后”。

 随着电影拍竣,新一代的魅影已然诞生。百老汇何时会出现第五大天王?全球乐迷都在翘首以待!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丹佐华盛顿将赴百老汇 演出莎翁名剧
伦敦西区音乐剧-名剧卖座达十余年
纽约百老汇 全球知名的剧场文化重镇
毛阿敏产后首度高调亮相 唱歌剧赢得全场喝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