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校园暴力有感

标签:

【大纪元1月4日讯】“酷”“Cool”、“That’s so cool”等话语,是流行于我们这些年轻人中间频率最高的口头语,此起彼伏的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被作为时髦的标榜传颂着。那么“酷”的崇尚是什么?每个人却不尽相同。在当今,各种社会潮流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许多人在各种文明的冲击和冲突中迷失了,找不到了立足点,焦躁空虚、无所适从、随波逐流,而我们同龄的年轻人就是最易迷失的一群。

一部部的获奖大片轮番地盛行,并且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向全世界输出着“个人英雄能拯救世界”的价值观念。这些英雄们要么刀枪不入,要么让对手血肉横飞、身首异处,甚至可以用手中的武器,肆意的摧毁周围的一切。然而,“英雄们”在“拯救世界的同时”,却也向我们这些“最易迷失”年轻人传递了一种“英雄=暴力”“暴力=一切”的信念。于是,这些“英雄们”的形象成为我们的榜样,暴力的行为成为模仿的对象,肆无忌惮和唯我独尊成为了“酷”的崇尚,甚至发展成“你侵犯了我”,“我就用暴力解决你”﹔“如果我郁闷”,“就找支枪来扫射你们”﹗ 结果,给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的消息屡见报端,诸如同学打架用刀子捅了对方、高中生在校园用枪杀死了同学、某某学生用自动步枪向师生扫射死伤一片等等,这边惊魂未定,那边又有发生。校园暴力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校园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教育事业的各界公众无不为之感到震惊和惋惜。

我们处在青少年时期,的确比以往长大成熟了许多,因而我们有时会把自己当作成人来看待,自以为很有主见,但实际上并未完全脱离孩子的单纯和幼稚,经常会做一些不妥当的事。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并乐于尝试,却不完全具备准确分辨是非的能力,更习惯于盲目的随波逐流,甚至在情急之下会全无理智的去做一些过激的事情。这些也是引起校园暴力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单纯的我们是无辜的,是社会在无形中将暴力的信念灌输给我们,这些信念利用我们的无知,驱使我们步入歧途,造成难以抚平的创伤。这些悲剧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自己并未成熟,为了防止校园暴力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除了要学会关爱他人、增强责任感、遇事冷静之外,还要克服虚荣和盲从,在新的事物面前学会用审视的眼光予以辨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学、什么不学,不要为了追求时髦,而盲目的去模仿。要在迷失中寻回自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校园暴力的起源也来自于压力。压力出自生活、家庭、社会各个方面,但作为我们学生来讲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压力。一边是焦躁空虚的生存状态,另一边是沉重的学习压力,往往会使我们的性格和内心扭曲,迫使我们产生寻求刺激和挑战的冲动,以此来释放压力、宣泄不满,获得一种暂时的、肆无忌惮的“自由”和“解脱”。然而,当我们只顾挣脱束缚的同时,往往就不会顾及事情的后果,校园暴力的悲剧往往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其实,我们这些“最易迷失”年轻人的确非常需要正确的引导,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对我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长辈们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是我们必修的一课,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父母能给与我们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他们的人生经验和谆谆教诲是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能够从父母那里同时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时,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所给予的完整的爱。

另一方面,我们既需要倾听,同时也需要倾诉。当我们听多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诲时,父母也应该习惯倾听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如果父母能暂时放下永远也忙不完的工作,抽出一些时间来主动和我们联络感情,走进我们的内心,倾听我们的心声,排解我们的疑惑,与我们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那么,我们承受的各种压力不但可以化解,甚至还会变成激励自己的力量,这些压力也就不会因为无处排解而演变成为暴力了。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读者投书:共产党对普通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绞杀
读者投书: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 捍卫香港的自由与权利
截访者“完美接管”省信访局——鸠占鹊巢?
投书:十月一日纪国殇 罪魁祸首共产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